
上海市曹王幼兒園 金瀛
上學期末,通過大教研活動,我們對新翔幼兒園王小箐老師個別化活動照片和文本資料的學習,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通過照片也充分感受到了老師在創設環境以及材料投放過程中的智慧與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僅是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模式,還有的就是老師對工作的一絲不茍的態度。從對照片的觀賞和對文本的仔細揣摩,分析王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有幾個比較亮的特點:
1、問題情景呈現
在王老師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有些材料的投放能構成問題情景,能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特別是那些具有探索性的低結構化材料,能夠激發幼兒好學好問的心理。如在眼鏡大學堂區投放的“陀螺花轉轉”,幼兒看到這些材料有了探索的欲望,他們會探索陀螺花轉動的方法,并在轉動過程中帶來的視覺沖突。在“紙桌力量大”的區域中,老師雖然投放的材料非常簡單,但是,通過比賽能激發幼兒繼續去探索出使桌子更結實的方法,通過實驗培養了孩子耐心、細致程度。
2、材料呈現的方式不同
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探索或操作同一種材料,能力強的幼兒很快就勝任了,而能力差的幼兒卻需要老師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規程》指出:“幼兒園應在各項活動的過程中,根據幼兒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尤應注意根據幼兒個體差異,研究有效的活動形式和方法,不要強求一律?!本褪钦f我們的教育不是培養出統一規格模式的產品,教育不能壓抑幼兒個性特點,而應尊重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王老師能根據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采用不同的呈現方式:能力強幼兒他們大多數較聰明,想象力豐富,有初步的創造性,采用“主題”、“任務”或“問題情景”呈現,讓他們有更多自由選擇和探索的空間;能力差的幼兒他們一般選擇一些操作性強或安靜型的材料,如在小手DIY中老師為幼兒準備了墊板自制月牙形“瓦片”、老房子造型的底板、不同層次的圖案提示卡等材料。
王老師更多的是采用分層呈現。因為能力弱的幼兒他們思維和創造力相對會弱些,采用分層呈現材料會比較容易掌握。王老師為幼兒創設具有教育性、興趣性、探索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通過擺弄物體,自由操作來認識物體的特征和物體之間的關系,解釋事物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學習王老師的“個別化學習活動”和自己親自實踐“個別化活動”,讓我感悟到了:個別化學習活動順應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個別化學習活動是幼兒自主性活動的一種形式,也是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個別化活動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教師要為幼兒的個別化學習創設寬松的環境和提供適宜的材料,讓幼兒能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自由選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當然,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不應只把眼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和環境的創設上,而要適時給予幼兒適當的啟發、引導、激勵,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活動,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發現、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