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以往在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時,教師總是在各五一節中示范、講解,并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幼兒由于日常練習少,比往往力不從心,產兒畏難情緒,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在進行蒙臺梭瑞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發現蒙氏教育內容中的“日常生活練習”正能解決這一問題。它能讓那些喜歡模仿成人動作的兒童在現實環境中自由自發地不斷練習怎樣照顧自己的方法,進而奠定他們日后獨立生活的基礎,并逐漸建立自發性和獨立的人格。為比,我們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幼兒進行日常生活練習。
一、提供真實的物品
由于幼兒處于支配白己動作的時期,他們極渴望從事各種活動,喜歡使用與成人相同的物品,盼望自己也能做成人所做的工作。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盡量提供機會讓幼兒使用與其身材把配套的實物。在我們的活動室里,可以看到搗蛋器、榨果汁機、切水果器、小水果刀、小皮鞋、訂書機、奶粉等,小朋友非常興趣,因為他們可以像媽媽一樣套上圍裙,做切水果、搗蛋、擦皮鞋等工作,餓了還可以自己沖一杯牛奶,切一片面包,再沾上果醬,美美地品嘗。
二、采用具體的指導方法
1、有序、規范的演示法
幼兒正處于秩序的敏感期,為此對一些比較復雜的日常生活練習我們都采用有序、規范的演示:先把每個動作進行分解,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配以簡潔的語言,這樣有助于幼兒盡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如:“掛衣服”是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內容之一。我們首先讓幼兒圍坐在教師周圍,示范性地把外衣的扣子從上到下解開,然后將衣服平放在地毯上,正對自己,接著,先打開左衣襟,后打開右衣襟,并將衣架放入兩邊衣袖,合上衣襟,最后將衣架拿起掛上。在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衣服工作時,教師在一旁觀察記錄,及時給予指導,并與家長配合,將活動延伸到家庭。
2、簡單、明了的圖示法
我們常常采用簡單、明了的圖示來引導幼兒,有的是教師根據有關內容,自己繪制一系列線條簡單的彩圖,然后按順序掛在墻上,幼兒只要看圖示,就明白該怎么“工作”了。
有的較復雜,我們就采用拍照法,把幼兒完成的每一個動作拍下,然后按順序固定于墻上,幼兒看著照片便明白了“工作”的順序。如就寢時拍的照片有鋪被—脫鞋—脫襪—脫褲子—鉆進被窩—脫衣—躺下蓋好被子。
三、提供日常生活練習的機會
我們除了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蒙氏日常生活練習”內容及多種形式的指導方法以外,還引導幼兒將自己在“日常生活練習”中所學到方法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我們在班上定期開展“自助餐”活動,食物的準備、制作,以至最后的收拾工作全由小朋友完成。當你走進寢室,可以看到無需任何人的指導,小朋友們會將三十床的床鋪搬下,并擺放得整整齊齊。同時我們還及時做好家長工作,努力創造機會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各項任務,使幼兒在園在家一個樣,從而使幼兒的獨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
家庭不應該是學校的延伸。孩子和父母之間互愛互重的親情關系就是孩子日后成長最需要的根基。孩子在學校的活動可以用下列的方式加強:允許孩子參與家事活動,讓孩子更方便自我料理,偶爾放慢并迎合孩子的生活步調,忍受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以及維持一致的管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