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多元珠心算的教學方法探索
如何來組織數學游戲活動?陳鶴琴先生在“兒童的心理”一文中總結到“兒童是好游戲的、好奇的、好群的、好模仿的、喜歡野外生活的、喜歡成功的,喜歡別人贊許他的。”并指出“游戲要有生理上的快感、心理上快感、社交上的快感”。
游戲活動組織的形式,我們學習了陳老的“整個教學法”。陳老《創建中國化科學化的現代幼兒教育》“整個教學法”中 “龜兔賽跑”的活動設計,就包含了多元智能的語言、數理邏輯、身體運動、人際、空間、自然觀察六項智能活動,再加上陳老活動后的總結反思中提到加上的音樂兒歌,就是一個非常完好的幼兒多元智能“八合一”整合教學活動了。
多元智能“八合一”整合活動的教學設計思想是把八種智能盡可能多的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因為每個孩子的智能結構都是多元的,每個孩子都有其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在活動上考慮讓盡可能多的孩子有興趣參與進來,發展他們的優勢智能,激發他們的弱勢智能,幫助他們把優勢智能的特點遷移到其他領域的學習中,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愉快的玩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和技能。
在多元珠心算教學設計中,我們學習陳老的活教育理論,參考“整個教學法”思路,借鑒多元智能“八合一”整合教學設計思想,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把多元珠心算教學活動設計成一個個持續的、難度遞增的數學游戲活動,讓孩子在推理探索的游戲活動過程中,自然體會數字運算的規律。
案例:《認識算盤》的教學設計:
目標:
認識算盤,學習坐姿、清盤,激發孩子對算盤的喜愛,讓孩子體驗各種智能活動,調動孩子的興趣。
步驟:
第一步:【數理邏輯】建立聯系:用來計算的工具都有哪些,列舉其他工具,引出算盤。
第二步:【語言】講故事:算盤是誰發明的,怎么發明的?
第三步:【自然觀察】感覺刺激練習:摸一摸,說出算盤的結構和形態特征;
第四步:【空間】繪圖:畫一個自己的小算盤;
第五步:【人際】交流反饋:夸夸我們畫的小算盤,相互看看是否算盤結構的各部分都畫全了
第六步:【音樂】演唱:學習算盤結構的兒歌(兩只老虎曲調)
(歌詞:小小算盤、小算盤,四邊框,四邊框,框里裝著梁檔珠,根根檔上串珠珠,真可愛,真可愛;梁下一珠就是一,梁上一珠卻是五,真稀奇,真稀奇。)
第七步:【身體運動】動手操作:學習清盤
第八步:【自我認識、身體運動】自我體驗:學習坐姿歌并自我體會練習,再練習清盤
(身體坐正腰挺直,雙腳平放肘架起,胸離桌沿一拳地,眼離算盤一尺遠。集中精力心專一,看誰做的數第一。)
第九步:【人際、身體運動、音樂】人體模擬游戲:一邊唱算盤兒歌,一邊在教室布置好地面大算盤框上走線,的當老師報算盤上那個名稱時,孩子站在相應的位置。
第十步:【自我認識】情感交流:說說學習這節課的感受,并在課本上給自己作個評價,涂上相應表現形式的圖畫。
在上面的活動設計中,我們運用了八種智能活動來促進孩子認識算盤、學習清盤,培養良好坐姿習慣,活動課程中盡量多融入各項智能的內容,讓每個孩子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并喜歡算盤。
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到整個持續的多元珠心算教學活動設計中,不僅培養幼兒數理方面的潛能,也能培養幼兒其他各項的智能,在活動中觀察發現幼兒的強項,給予鼓勵,讓每個兒童在活動中享受到快樂,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學到知識和提高技能。
五、家園共育,開拓幼兒創造性思維
加德納在解釋“智能”的定義包括:“解決真實生活中個人所遭遇問題的能力。”在數學學習上,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工具,使孩子在具體情境中真正認識到數學的作用,體會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便捷和樂趣,真正喜歡數學。讓孩子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經驗。
多元珠心算在教學活動的不同階段,與家長共建家園共育橋梁,將數學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如:“硬幣游戲”貫穿始終:
初始階段:硬幣作為數數工具,用算盤來計算硬幣的總數量;
第二階段:根據硬幣面值的不同,讓孩子學習分類,然后用算盤統計各類硬幣數量,比較數量多少;
第三階段:借助硬幣中的“元角分”單位,鞏固算盤個位、十位、百位等數位概念及分解的概念;
第四階段:換幣游戲或用算盤計算錢的價值。
如:在“5的分解”中,硬幣的玩法:
在幼兒園,老師將幼兒5人分一組,玩“手心手背”游戲,自己探索總結出了5分解的四種情況。在家里,老師建議家長給小朋友5個硬幣,做“擲硬幣實驗“,畫正面和反面的分布圖,驗證大家總結的4種情況。孩子們回家后進行了積極探索實驗,最后老師統計,平均10次左右就能得到四種分解情況。有的家長還和幼兒競賽,比誰能最快擲出5的四種分解情況。活動中,小朋友都非常積極參加,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也非常高。
以下是幼兒在學習過多元珠心算后。由家長提供的幾個生活案例:
1、無窮大
孩子(年齡:5歲半,學多元珠心算1個多月)與父親的對話:
子:“爸爸:百以后是什么?”
爸:“百以后是千。”
子:“比千大的是什么?”
爸:“比千大的是萬”
子:“比萬大的是什么?”
爸:“比萬大的是億,我們國家有十三億人口”
子:“那比億大是什么?”
爸:“比億大的是兆”
子:“比兆大的是什么”
爸:嗯……(沒有答案)
子:“我告訴你吧,是天”
爸:“還有比天大的,是宇宙,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太陽的一顆行星;太陽比地球大好多好多倍,宇宙包括地球、太陽和天上所有星星,宇宙是最大的。”
子:“那宇宙外面呢?外面是什么?”
爸:宇宙是無窮的,無窮大,看不到外面
子:“什么是無窮?”
爸:“無窮就是最最大了,沒有比無窮再大的了。”
子:“喔,我明白了”
(一會兒后……)…….
子:“爸,看!我給你撥了一個無窮大!”
(孩子把所有的算珠全部靠梁,撥了一個“算盤上的無窮大”。)
因為在幼兒園里,老師讓孩子們比賽撥珠,一個一個珠子撥,比誰撥的最多,當把所有的珠子一個一個撥靠梁時,孩子認為那就是算盤中最大的數了。正好對應爸爸說的沒有比它更大——無窮大的概念,孩子用他自己的思維告訴爸爸:我理解你的意思了,現在算盤中任何一個數都不可能比我撥的數更大了,它就是你說的無窮大。
在撥珠過程中,一方面鍛煉幼兒的小肌肉,既啟發幼兒對數字大小、數位單位的認識也促進了孩子無限的空間想象力。
2、1000個錢
孩子:(5歲半,學多元珠心算3個月,會了兩位數在算盤表示,9以內的加減。)和爸爸一起算存錢罐的硬幣(多數是一元和一角的,有個別5角和兩分的)。爸爸提示:一塊加在百位,一毛錢加在十位,分分的錢加在個位。爸爸一個一個報錢幣數,孩子一個一個加。
當加到9元9角6分的時候(在算盤上顯示是996)。
爸:加一毛
子:“加不了”
爸:“怎么加不了?還有這么多錢沒有加呢,肯定能加,想一想怎么加?”
(爸爸離開了一會)
子:“爸,看,對嗎?”(在算盤上顯示的是“1006”)
爸:“對,不錯!好樣的!”
子:“耶!一千呢!我有一千個錢呢!”
雖然孩子沒有學習一千的概念,但他根據算盤上的運算規律,推論出應向百位的前一位——千位借1,然后減去多加的數,就等于1006。孩子算出來后非常的興奮,一方面因為他攢了這么多錢,都有一千個那么多了;更因為千位上的運算是老師沒有教,自己根據經驗想出來的。
之后爸爸還告訴他這就是10塊多錢及元角分的關系,這樣慢慢的,他自己會買雪糕、飲料等東西,并且能計算找的零錢對不對。兩個月后,家里周末買的早點,如幾袋豆漿、幾個油條、幾個燒餅,他都能用算盤一個一個加出早餐共花了多少錢。
可以看出,算盤在刺激幼兒想象力和發展創造力,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方面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多元珠心算力求設計符合幼兒認知需求的教學內容,將算盤當作幼兒玩具和教具,根據幼兒數學學習規律安排教學進度,采用多元智能“八合一”及陳老“整個教學法”,結合實際生活的情景教學,使學習變成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探索,讓幼兒在活動過程、實際生活的運用中,自然掌握數字運算的法則和規律,培養幼兒各項潛能以及處理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它符合我們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初衷——根據中國教育實情,在借鑒的基礎上發展本土化教學。
多元珠心算希望能結合國際現代教育理論和中國文化精髓,探索出一條真正能培養孩子數學智能的教學方法,將中國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陳鶴琴著:《創建中國化科學化的現代幼兒教育》 金城出版社,2002年版
2、陳鶴琴著:《家庭教育》 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
3、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 新華出版社, 1999年版
4、拉澤爾著,呂良環等譯:《多元智能教學的藝術 八種教學方式》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5、陳杰琦 瑪拉·克瑞克維斯基 朱莉·維恩斯編 方均君譯:《多元智能的理論與實踐:讓每個兒童在自己強項基礎上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陳杰琦 埃米勒·艾斯貝格 瑪拉·克瑞克維斯基編,何敏 李季湄譯《多元智能理論與兒童學習活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瑪拉·克瑞克維斯基 著 李季湄 、方鈞君 譯 《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兒童能力評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梅汝莉著:《多元智能與教學策略》,開明出版社,2003年版
9、鐘祖榮、伍芳輝著:《多元智能理論解讀》,開明出版社,2003年版
10、鄭博真著:《多元智能統整課程與教學》,長春出版社,2002年版
11、郭福昌、王長沛、項靈羽主編:《多元智能在中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2、梁志燊主編《哈佛多元智能嬰幼兒多元智能開發訓練》叢書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