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位家長晚上好,感謝各位家長來參加今天的家長會。我想,各位家長都很忙,但是還是抽出時間來參加,精神可佳,值得表揚!今天我主要是圍繞“幼兒要不要學英語?幼兒學英語存在哪些誤區?幼兒英語怎么學?家長如何輔導幼兒學英語?家長如何選擇合適的幼兒英語教材?”五大內容展開,與各位家長分享一些幼兒英語學習上的經驗,希望能給各位家長一點啟發!
◆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發展和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人們進行國際交往、出國學習和工作的機會增多,對外語學習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上至年過花甲的老人,下到學齡前兒童,紛紛學起了外語。這的確是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社會現象。讓孩子盡早開始接觸英語也成了眾多爸爸媽媽的共識。不過仍然有部分家長朋友存在疑問,學英語要從小學起嗎?怎么學?
◆ 首先,我們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幼兒要不要學英語?借此機會,我想做個現場調查,聽聽家長們的心聲。認為幼兒需要學英語的家長請舉手,好,謝謝!請放下手;認為幼兒不需要學英語的家長請舉手,好,非常感謝家長們的配合!從現場上看,還有一些家長沒有舉手,是還在猶豫還是拿不定主義呢?沒有關系,希望通過今天的家長會能多少帶給您一些啟發。
◆ 從長期的兒童心理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學習語言的最快速的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也是學習第二種語言的關鍵期和最快速的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機,學習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幼兒學習語言,是生活的需要,是發展的需要。學不好語言就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無法與人正常交往。可見,幼兒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要學會運用語言。
◆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聽說過“印度狼孩兒”的故事。說的是在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一個名叫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一個牧師救了兩個由狼撫養長大的女孩兒。其中,大的約7-8歲,起名為卡瑪娜,活到了十七歲;小的約兩歲,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兒院里。7-8歲的卡瑪拉剛被發現時,她只懂得一般6個月嬰兒所懂得的事,在辛格夫婦的教導下,4年內只學會6個詞,聽懂幾句簡單的話,7年時才學會45個詞并勉強地學幾句話,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學會講話。據美國《自然史》雜志1976年4月號刊登的一篇書評說,“狼孩”的發現者、孤兒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寫的《狼孩和野人》一書中,詳細地記載了他和妻子一起如何努力把這兩個像狼的女孩轉化為人的經過,書中還附有美國人類學家津格的評論。雖然例子有些極端,不過,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7-8歲的卡瑪拉已經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即使通過后天環境的影響,也很難達到正常人的語言水平。
◆ 說到這兒,家長們可能還會有些疑惑,幼兒還那么小,就要學英語,會不會干擾母語的發展?是否給孩子帶來學習壓力?從腦科學研究表明,在幼兒階段,語音中樞與母語同在右腦;再此之后,語音中樞就轉到左腦,和右腦的母語分開了。可見,幼兒階段學習英語是不會干擾母語發展的,相反,年齡越大學英語干擾母語的發展就隨著增加。如果家庭、幼兒園可以提供適宜的雙語環境,3歲開始學外語是最佳年齡。
◆ 至于幼兒學習英語是否會給幼兒增加學習壓力?這就要看老師怎么教?幼兒怎么學了?采用小教化、成人化的教學方式,讓孩子背單詞、記句型,一遍又一遍的單一重復,讓孩子覺得既枯燥又乏味,孩子自然沒有興趣,時間一長,孩子學起來就會很吃力了,因為機械的記憶方式記得快也忘得快,課堂上學會的單詞,到課后就忘記了。我曾到一所雙語幼兒園,為了讓家長看到幼兒學習英語效果,老師要求4歲的孩子開始寫單詞,每天學10個單詞,還要能背下來,到一定的時間就進行“考試”默寫所學的單詞……可憐的孩子們早早地就被學英語“嚇著了”。而家長們在考察孩子英語學得怎么樣時,也總是以會多少單詞,會多少會話為標準。所以,每天逼著孩子背單詞,強迫孩子說英語。一位家長說,給孩子水果時,孩子要是不用英語說出水果的名稱就不給吃。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外語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孩子不愛學。”一位 5歲孩子的家長說:“孩子就是不上英語課,為了讓孩子去,每次都得給買好吃的,買玩具。”而不少家長表示:“逼著也得讓他學,現在學不好外語就沒前途。” 這些現象在我們身邊并不少見,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幼兒學英語的目的是什么?沒有采用正確的英語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造成的。而通過情景表演、游戲活動、趣味活動、親子游戲等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英語活動氛圍中體驗、學習,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怎能稱得上給孩子造成學習壓力呢?相反,通過歡快的英語兒歌的豐富多彩的英文活動,有效幫助孩子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 那么,幼兒學英語相對于成人或年齡稍大的兒童來說具有哪些優勢呢?一是,能夠較快的習得英語語感;二是獲得英語思維,兩種思維同步發展;三是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四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學外語當從娃娃抓起。學習外語對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認知、思維和交際等各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從幼兒和小學低年級開始學外語的兒童,其認知能力普遍高于不學外語的同齡兒童。在各科的標準學業測試中,他們的成績均優于或至少等同于不學外語的同齡兒童。
另一方面,通過外語學習,可以擴大兒童的視野,了解其它國家的人民和文化;這無疑將有益于跨文化人才的培養,并為以后更高層次的外語學習奠定初步的基礎。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溝通與發展是這個世界永恒的主題,從小讓孩子掌握一門或幾門外語,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將具有積極意義。
◆ 那么,學英語是不是越早越好呢?這就要看環境了。一般來說,語音的刺激,給得越早越好,因為有助于幫助他維持天生的分辨語音的能力。但并不是說你越早給他,他的語言學習能力就越強,這就涉及到你怎么給他的一個問題,你的堅持性,你給他的方式,到底給他什么樣的刺激,這些都會影響到最后的結果。如果環境足夠好,是可以讓孩子早點學英語的。比如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像荷蘭、比利時,孩子一生下來,就接觸雙語的環境,醫生、護士可能就說不同的語言。但對于我們國家這個環境來說,建議3歲后開始學英語,除非你的英文特別好,能獨擋一面。
◆ 既然幼兒要學英語,那么應怎樣學英語呢?學英語單詞、句子、對話?我想,家長們可能想到的第一個答案就是學單詞。我們暫且先不說是不是學英語單詞,我們先來回想一下,我們當初是怎樣學英語的?先學英語的字母、音標,再學單詞,然后學短語,最后學句子,滲透語法,這樣的順序看似很合理。因為,單詞是由字母構成的,而句子是由單詞和短語構成的,所以理所當然應該先學字母和單詞了。其實,我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只是從單純教的邏輯角度構想而沒有從學習接受的實戰角度確定學習方法,因此本末倒置了。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沒有人刻意地教他們詞匯、語法、句型,但他們卻可以自由地用母語進行交流、溝通。而我們掌握了很多英語詞匯,卻不會運用,不能進行交流,學的是啞巴英語!幼兒英語教育不能重蹈覆轍,我們輸不起,孩子也輸不起。(例子:龍巖大拇指幼兒園)
◆ 因此,幼兒英語教育還停留在單詞的單一教學形式上是不符合孩子語言發展規律的。那么正確的學習語言順序是什么呢?那就是應該先從培養幼兒的英語語感開始,重視聽說能力。可能很多家長還不太清楚語感是什么。語感啟蒙,究竟啟蒙了什么呢?主要是對英語的語音、語調、感情色彩、韻律節奏、意群、語言的組成(即習慣用法、語法知識、連讀習慣)的啟蒙。其實,語感就是一個人對一門語言的感覺,就像作曲家要有很好的樂感一樣。語感是孩子對一門語言最基礎的感覺,如果在他自己什么感覺都沒有的情況下就把大量的不容易理解的單詞、句型灌輸給幼兒的話,可能在短時間里記得住,但是基礎不牢固,時間長了還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和學習壓力。但是如果從培養孩子的語感開始的話,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對語言有了感覺,才會慢慢的過渡到語言內容,最后達到靈活、熟練的運用語言。
◆ 那么對于孩子來說,培養語感的最基礎、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兒歌。這和學習母語的道理是一樣的。在孩子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家長們都會和孩子說各種漢語的經典歌謠。比如說小白兔,白又白。還有小老鼠,上鍋臺,偷油吃,下不來等。其實各位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就遵循了這個規律培養了孩子的漢語語感。英語和漢語一樣,同樣是一門語言,在學習英語時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律。
◆ 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漢語兒歌的語感啟蒙,接下來,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幾首瑯瑯上口的英文兒歌:
例1:Little bee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Sound, sound, sound.
例2:Peek-a-boo
Peek ,peek, peek-a-boo.
Peek, peek, I see you.
例3:Open ,shut.
Open ,shut. Open, shut.
Give a little clap.
Creep, creep, creep, creep.
Give a little f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