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杠杆什么软件好用-a股今日消息-【东方资本】,金太阳证券账户查询,股票配资哪儿好,我想炒股 去哪开户

    
1 2 3 4 5

喚起幼小心靈 培養環保意識

    摘要:

    什么是當今最緊迫的全球性問題?如何協調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這些已成為人類面臨的一大嚴峻課題。文章主要先分析了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一些誤區,然后面對環保教育的誤區,我園是怎樣采用多種形式開展環保活動,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使幼兒從小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學會做環保的小主人。

    關鍵詞:幼兒 環保 教育 培養

    正文:

    什么是當今最緊迫的全球性問題?如何協調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這些已成為人類面臨的一大嚴峻課題。大氣污染、生態失衡、海洋污染等重大災難,影響著世界廣大的區域:加拿大的酸雨、倫敦的煙霧、日本的水俁病這一切已造成了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傷害,特別是對學齡前兒童,其影響就更為明顯,后果更為嚴重。如果人類長此以往地破壞、利用自然資源,那么今后的人類將生活在一個垃圾滿地、空氣污濁、嚴重缺水的地球上。為此,全社會各界都應積極行動起來,保護環境、治理污染、讓地球還其自然。當今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締造者,因此,如何喚起這些幼小心靈的環保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而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陣地幼兒園,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這個責任,采用多種形式對幼兒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這對大自然抑或人類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因為環保教育如此重要,所以將環保教育的內容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兒形成自覺的環保意識、體驗環保勞動的快樂,是我們近年來探索的主要問題之一。但在以前,由于幼兒園及教師本身缺乏對環保教育的深入認識,沒有理解到它的迫切性,以及忽視了幼兒在這方面的接受、理解能力,從而造成了一些思想認識、教育方法上的誤區。

    一、幼兒園環保教育的誤區

    誤區之一:灌輸深奧、空洞的大道理

    幼兒知識面窄,邏輯思維不發達,因此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切忌講深奧、空洞的大道理。有一件事給筆我印象頗深:當一位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著水污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不良后果時,她從污水中含有的物質起始直至這些有害物質如何將水質惡化,最后又呼吁孩子們要如何如何保護水資源,而此時,臺下的四十多張小臉上寫滿了疑惑與不解。

    誤區之二:忽視周圍有利教育因素

    有人說:處處皆是教育的環境。的確,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幼兒園動植物的小家庭自然角、飼養園,與幼兒“交流對話”的墻飾,這些都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有利因素。大自然有蔥郁的樹木、睛朗的天空、美麗的花草、清澈的小溪……還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是環保教育的大課堂,但很多孩子卻是整天被束縛在幼兒園這所“牢籠”中。對于他們來說,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氣是十分奢侈的;有些幼兒園的自然角擺放的是枯萎了的花、盛滿污水的金魚缸,飼養園的籠子里什么都沒有;有些老師則經常呵止小朋友不許碰自然角的東西;更甚至于有些幼兒園都沒有自然角。同時,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無煙日等這些環保紀念日,也都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機會,但是老師們卻沒有利用這一點,有的甚至于這幾個節日是哪天都不知道。

    誤區之三:不重幼兒環保習慣的培養

    陳鶴琴先生曾說:人類動作十分之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小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因此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如有的老師嫌幼兒吃飯慢,就催促他們把飯菜倒了;還有的老師見到小朋友玩水,往往只會訓斥他們太吵鬧,而不會告訴他們這樣很浪費水;更有些老師則認為:孩子上幼兒園是交錢的,只要不影響教學工作開展,浪費水、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些事關系不大。殊不知,教師的這些行為大大扼殺了 幼兒潛在的環保意識。

    誤區四:課程教學缺乏靈活性

    以往有的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活動,只是偶爾會利用短短的十多分鐘來進行教育,這樣做給予幼兒在環保方面的知識比較零碎、片斷,幼兒很難記憶,獲得知識難度較大;而有些幼兒園即使單一設課,也沒有從幼兒興趣、需要、原有水平出發,從而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度,因此,教學目標很難實現,教學效果也不強,面對環保教育的誤區,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使幼兒從小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學會做環保的小主人呢?下面具體談談我們的一些做法:

    二、制訂出適合本園及幼兒實際情況的環保教育目標

    環保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我國,目前尚沒有一套系統的幼兒園環保教育目標。因此,在幼兒園準備實施環保教育之前,首先考慮的應是從幼兒身心出發,根據本園、本地現狀,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環保教育目標,這目標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只有有了目標,教育才有了方向,才能在具體實施中避免盲目性與隨意性,更能有效避免有些教師在自行選擇環保教育內容時,忽略幼兒心理、生理特點,遠離幼兒生活經驗,不從幼兒理解能力出發,而只是從自身良好的愿望出發,造成知識的深度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從而保證了幼兒園的環保教育在一個正常的、有秩序的教育環境中得到良性發展,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教師加強自身環保知識學習,提高環保認識,保證環保教育的教學效果

   “環保問題”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環保知識也是繼環保問題之后形成的新的知識領域。幼兒教師在以前的學習培訓中沒有涉足這方面知識,因此,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之前,教師非常有必要先加強自身學習,建構自身必要的環保知識支架。俗話說,“欲給他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師如若對環保知識沒有充分的認識,會造成環保教育過程中片面的、錯誤的理解,對幼兒的環保教育也只能僅僅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甚至狹隘的將環保教育等同于常識教學或思想品德教育,簡單的向幼兒介紹一些花草樹木的知識及對空氣的作用,或者在品德教育中蜻蜓點水般的告訴幼兒要講衛生、不亂扔垃圾便冠以環保教育的名稱,對幼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成了形式教育和口號教育,有違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初衷,環保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直至停滯。

    四、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學形式,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正面的教育,促進幼兒“知”與“行”的轉變

    教育要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教師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聯系日常生活及突發事件,進行漸進、系列的環保教育。

    當前幼兒園在進行環保教育時,常常從形式上將環保活動作為幼兒園特定的“大”活動,其目的是想凸顯環保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和幼兒園其他教育活動完全區分開來,幼兒也會輕易地將活動中學到的環保知識特定為某一活動中的行為模式,不能完成“知”與“行”的轉變,這樣做意味著環保教育最終將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和生命力。

    孩子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游戲、藝術、故事的喜愛,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知識體驗是最深刻的,萌發的情感也是最真摯的。他們從中可以易于轉變、生成一系列自發自主的環保探索活動。因此,環保教育的形式取向宜尋求以各種形式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

    在內容取向上,宜從小處著手。當前“白色污染”、“沙塵暴”“水土流失”等都是環保教育的熱門話題,但在具體實施時,教育者們花費大量心血準備直觀地影像資料,創設豐富環境讓幼兒體驗,孩子們通過活動也能說出愛護環境,保護家園的話語,可是在生活中,隨手亂丟垃圾、賤踏草地、傷害花草樹木等行為時有發生,這使教育者們困惑了,孩子們的認識與行為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教學效果應該沒有問題,教育效果的問題可沒解決呀?其實,這就是內容取向的不當,造成幼兒“知”與“行”的脫節。

    幼兒園環保教育應該是能夠廣泛反映我們生活環境以及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環境知識。這里的環境,應該是我們的周邊,我們的家園。在周圍的環境中,幼兒有許多可以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事物和現象,如觀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聽聽刺耳地噪音、欣賞美妙地音樂等等。只要我們老師時時做個具有環保意識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隨手可得的教育內容自編成教材,以專題環保教育為主,將豐富的環保教育知識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及各種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從感性的活動的基礎上獲得并形成有關的知識。

    環保教育還要注重幼兒責任感及自主精神的培養。活動時,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設計。教師的思想是有限的,而孩子的發現是無限的。老師要尊重幼兒的意見和見解,善于鼓勵幼兒以環境主人的身份參與活動,要充分意識到只有環保意識真正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孩子們才能時時刻刻學會用環保的眼光看待環境、善待環境、看待生活、善待生活。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既要注重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活動的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責任責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養。從小處著手,把握住了“小”的目標,才能把握住“大”的方向,幼兒也才能達到“知”與“行”的和諧統一。

    1、形象直觀,從興趣點出發進行教育

    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兒期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應當動腦筋、想辦法,盡可能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直觀形象和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例如:在教授社會課《花兒好看我不摘》時,我先帶小朋友去花園散步,讓幼兒置身于藍天、青草、綠樹、鮮花之中,感受花紅柳綠的自然美。接著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觀看花被摘后的情景(花兒喊疼、大哭)。孩子們看了,紛紛說:小花真可憐;我要保護它;采花的人真壞??????這時,我就告訴幼兒鮮花能美化環境、令人愉悅;鮮花和人一樣都有生命,所以不能采摘公園或花壇里的鮮花。在常識課《認識鳥類》中,可以展示一些鳥類的圖片、標本、掛圖、播放事先錄好的錄像(各種各樣的鳥),讓幼兒認識各種不同的鳥,告訴幼兒鳥是人類的朋友,并鼓勵小朋友勸哥哥、姐姐不捉小鳥,告訴爸爸媽媽不殺小鳥、不吃鳥。 在運用模型、實物、標本等具體形象進行環保教育時,要注意運用幼兒身邊的、經常耳聞目睹的事物,并要指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與思考。

    2、著眼身邊,運用有利因素進行教育

    走進大自然,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自然課堂,而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以熱愛大自然為基礎的,愛得越強烈,認識就越深刻,所以在環保教育中要注意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萌發他們關心和愛護環境的情感和愿望。如:組織幼兒觀看“環宇探索”、“動物世界”等電視錄像;借春游和秋游之機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在幼兒游玩的時候同時給他們講解,讓幼兒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了解大自然的奧秘,認識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動物、植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對動物、花草樹木的愛心。例如:我園每年春游、秋游都會組織孩子們去風景秀麗的虞山公園踏青,通過讓幼兒欣賞千姿百態的花草、呼吸新鮮空氣、感受蔚藍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孩子們關心、熱愛環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環保意識也隨之增強。 參與管理自然角 幼兒通過接觸、管理自然角,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動、植物與人的關系,并使自身的多種感官發揮作用。例如:春天來到時,李老師在自然角飼養了一些小蝌蚪,小朋友又好奇又興奮,經常圍在魚缸邊逗弄它們,玩得不亦樂乎,當小蝌蚪長成青蛙時,孩子們興奮不已,都高興地叫喊著:“小蝌蚪長成大青蛙了,長成大青蛙了!”這時候,我借機對幼兒進行保護青蛙、保護益蟲的環保教育,收到了極大的效果 結合環保紀念日開展活動 ,在環保紀念日,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中,圍繞環保紀念日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豐富幼兒的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例如:在3月12日植樹節,我班開展了“理解綠色真締、關愛綠色生命、保護綠色家園”的主題活動,讓幼兒了解樹的作用和砍伐樹木的嚴重后果;在4月22日地球日,通過欣賞圖片、看錄像等形式,讓幼兒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認識地球只有一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愛護地球就是愛護自己,然后開展如:“幼兒環保美術作品展覽”、“環境的小主人”等主題活動,讓幼兒用繪畫、游戲、布置墻面等形式表達自己作為地球上的小主人。例如:我在布置墻飾“葫蘆娃娃和它的朋友們”時,請幼兒用自己的彩筆繪出藍天、白云,用靈巧的小手剪出可愛的動物、植物共同裝飾墻面,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更是讓幼兒體會到大自然的美。通過多樣的活動,讓幼兒知道環保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地球。這些使幼兒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3、注重實效,結合生活習慣進行教育

    行為習慣最容易養成,將環保教育與生活習慣的培養緊密結合,是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之一。如:要求幼兒收集易拉罐、可樂瓶等飲料包裝罐,不要隨便當作垃圾扔掉,而要設法再利用,既節約原料,也可減少污染,還可以帶到幼兒園作為手工材料,布置教育環境。例如:我利用幼兒帶來的“品客”薯片罐子做成了一個個筆筒,用可樂瓶做成花瓶裝飾“花店”。這就更激發了孩子們收集這些廢舊物品的興趣,同時,我還教育幼兒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看到別人丟棄的瓜皮果殼時,要撿起來放入果殼箱;在外出春游、秋游、散步時,看到他人有污染環境的不良行為時,及時幫助孩子分析這種行為錯在哪里,提高幼兒對不良行為的認識。

    4、結合教材,在滲透中進行教育

    幼兒園開展環保教育應滲透到講課和游戲中去,并引導幼兒參與環保活動,激發幼兒探索環保科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例如:在“爭做小小環保員”這一科學活動中,我拿來兩個玻璃缸,其中一個裝清水,另外一個裝污水,分別放入一條小金魚,我著重讓幼兒了解污水對生物的危害,引導他們思考:清水和污水哪個對清潔環境更有好處?在啟發引導下,孩子們紛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小金魚生活在干凈的水中,很開心、很舒服;可是生活在污水里,很生氣、不高興、要死掉。接著,我又請他們想辦法怎樣把那些污水變得干凈些,孩子們積極發言,各抒己見,雖然都是童言無忌,想法比較膚淺,但探索環保科學的興趣很高,通過這次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語言課中,我創編了木偶劇“擠擠城的改變”,讓幼兒親身體驗生活在污濁和干凈環境中的感受,從而建立起環保意識。平時,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請幼兒為水龍頭,垃圾筒設計環保標志。孩子們可高興了,都忙得不亦樂乎,同時環保意識也增強了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今社會,作為素質教育的切入口棗環保教育,它將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在21世紀的今天,喚起幼小心靈中的環保意識,這是你、我、所有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