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設計意圖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地方連續發生多起幼兒被拐 賣的惡性事件,據新聞網報導,目前中國每年失蹤的兒童人數高達20萬。在2009年的“5、19”特大系列拐 賣兒童案告破后,記者采訪主犯藍某,藍某說他主要是利用玩具、零食引誘3-6歲的幼兒。聽到這些,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該做些什么呢?幼兒年齡小,天真善良,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薄弱,具有與生俱來的愛心和同情心,往往壞人會利用這一點進行誘騙。
《綱要》中指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以及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特意設計《怪叔叔來了我不怕》幼兒園大班教案,通過這一活動向幼兒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孩子們在遇到陌生人時的應變能力,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看動畫片,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能力培養: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防范意識,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3、情感教育:培養幼兒熱愛家庭、熱愛社會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教育幼兒不輕信陌生人的話定為活動的重點,把遇到陌生人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定為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有了目標的定位,精心的課前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的觀察具有形象性和直觀性,多媒體課件恰好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所以在物質上我給孩子準備了多媒體課件《怪叔叔來了我不怕》,還邀請了一位阿姨扮演陌生人來園接孩子,設置情景表演。在知識積累方面,我通過每周的安全教育活動讓孩子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教法和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觀看他們感興趣的動畫《怪叔叔別來》,運用故事讓幼兒懂得了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
2、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3、交流討論法:,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通過分組討論,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4、情景表演法:利用表演,讓教育回歸生活。
注: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綱要》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想想,猜猜,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不知不覺地學會了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行為,我設置情景體驗,讓幼兒回歸生活,讓孩子掌握遇到陌生人時的處理方法。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多媒體動畫《怪叔叔別來》為素材,一直圍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展開活動,活動環節緊扣目標,活動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我主要是讓孩子分四個片段觀看他們最感興趣的動畫《怪叔叔別來》。每看完一個片段,我都會帶領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討論:怪叔叔長什么樣子?怪叔叔用哪些方法欺騙小朋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上當受騙呢?當遇到怪叔叔,片中的豆豆鳥是怎么做的呢?考慮到孩子生活經驗不豐富,語言發展有差異,所以在組織中我注重分層引領,寬松的環境使幼兒在觀看動畫片后,懂得了千萬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二)交流討論
這個環節我讓孩子觀看被拐賣幼兒街頭賣藝的圖片,聯系生活向幼兒提出問題:你遇到過陌生人嗎?輕信陌生人的話會有什么后果?如果被陌生人拐騙了,我們將怎么辦?我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想說、敢說、樂于說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引導他們說出輕信陌生人的后果,讓孩子們產生緊迫感,危機感,讓孩子知道如果不小心被陌生人拐騙了,我們不要害怕,要耐心等待,爸爸媽媽一定會在社會力量的幫助下,讓我們回到家庭的懷抱,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情景體驗
教育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情境環節的創設使孩子回歸到真實的生活中。在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阿姨接孩子的場景”, 進入教師設置的情景中,用更直觀的方式帶領幼兒回歸生活,教育幼兒如何與陌生人相處,鞏固遇到陌生人的處理方法,學會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四)活動延伸
最后,在傳遞愛心、最感人的視頻《讓我回家》中結束本次活動。在這個環節,讓孩子感受到了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萌發了孩子熱愛家庭、熱愛社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