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每年一到四五月份,就會出現有關“手足口病”的病例,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和呼吸道傳播。
在手足口的高發季,不少幼兒的家長,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嚴防手足口病的侵襲。但由于相關防控知識的普及程度不一,相當部分人對手足口病的認識比較片面,在防控措施上也有所欠缺。小編提醒媽媽當心以下5個常見誤區,以免手足口病趁虛而入。
誤區1——手足口病通過手、口接觸傳染,不會通過空氣傳播。
不少人認為只要加強手、口的清潔衛生,不用手接觸不干凈的東西,不吃不潔的食物和水,就能預防手足口病,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除了手、口的直接接觸會造成感染,呼吸道的間接接觸也會造成感染。
專家提醒,手足口病病毒可通過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在空氣中傳播,也就是說患者說話或咳嗽、打噴嚏等產生的飛沫也是危險傳染源。因此患者確診后應及時隔離,以免傳染他人。個人也應盡量避免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少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與患者接觸或在人多擁擠、空氣不暢的場所出入時,可戴上口罩預防。
誤區2——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所以目前不宜頻繁地通風透氣。
有人不知道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有人卻因為知道而矯枉過正。因為目前正處手足口病高發季節,部分人害怕通風換氣會把病毒吹進家門,因此拒絕勤開門窗,即使開門窗換氣,時間也非常短。
事實上,通風透氣有利人體健康,也有利預防手足口病,減少換氣頻率,反而不好。門窗緊閉,空氣無法流通,將為各種病菌提供滋生、繁殖的溫床,也將增大感染手足口病的風險。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既能有效地利用陽光紫外線殺死病菌,又能保證足夠的氧氣供應。通風的過程中,即使有少量的病毒漂浮,也會在大量的新鮮空氣中稀釋,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無論家庭、教室或宿舍等場所都應保持良好通風,有條件的家庭或學校、幼兒園還可以在每天通風時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誤區3——兒童才會得手足口病,成人不會感染。
這是最為常見的一個認識誤區。健康863網的疾控專家指出,由于臨床上發現的手足口病患絕大多數為幼兒,相關醫療機構和媒體也側重于普及兒童預防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因此讓不少人誤會只有兒童才會感染手足口病,但事實上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
手足口病一般在學齡前高發,其中5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孩最容易得此病。成人由于免疫系統較完善,一般很少感染,但并不代表成人不會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臨床發現成人感染者因為免疫力較強,多為隱性感染,既感染后既不發病,也沒有任何癥狀。但這樣的隱性感染者雖然不易發病,卻仍然攜帶病菌,會傳播病毒。相當部分兒童正是被成年人傳染的。因此成人也應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的預防,謹防感染病毒之余,也避免自身成為傳染源。
誤區4——酒精、來蘇水可以消滅手足口病病毒,家庭應常備使用。
在當前疫情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很多家庭都加強了清潔衛生工作,其中不少人將酒精、來蘇水等當做消毒劑來使用。但酒精、來蘇水并不能有效殺死手足口病病毒這類腸道病毒,只有紫外線、干燥和高溫(大于50攝氏度),以及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才能消滅它們。
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對衣物、被褥可進行晾曬或清洗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84消毒液或漂白粉消毒。
誤區5——手足口病非常可怕,兒童感染后死亡率較高。
目前的手足口病疫情讓不少家長憂心忡忡,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擔心孩子的生命安全,一旦孩子出現疑似癥狀,就非常緊張。專家表示,家長應該對手足口病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不必過分擔心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多以輕型病例為主,患兒如無合并癥,只要及時治療,多在一周內便可痊愈。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癥為發熱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潰瘍,只有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并發癥。2008年我國全年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達48萬多例,其中輕型病例占99.76%,重癥病例占0.24%,死亡病例占0.026%,死亡率為0.0095/10萬。家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將極大地降低患兒風險。
附:家庭護理患兒的10個注意事項
1、寶寶患病后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隔離2周。
2、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
3、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消毒2小時后傾倒。
4、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每日進行空氣消毒。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繼發感染。
5、患兒一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6、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
7、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8、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9、皰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
10、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結語: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容易發生的季節,要講究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場所。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頭,這樣,可以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
關鍵詞: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