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入學:家長最關注的問題答疑
2011-01-01 14:20:27 作者: 來源: [我要提問] 我要評論 [推薦] [收藏]
■幼兒園與小學有何差別?
專家:幼兒園以保育、游戲為主,小學是以學習為主。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上小學的轉變是比較大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要求相對比較寬松,而小學的要求比較嚴格,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幼兒園遲到、早退,老師一般不會責怪。而小學去遲了,早讀、早操等都不能參加,會影響班級的整體榮譽。
■孩子剛上小學通常會出現哪些不好的習慣?請給家長做個提醒。
專家:孩子剛進入小學一年級,對許多事情都很新奇,但又有些不知所措。上課時,有的小朋友直接從教室走出去玩,有的上課時還會去上廁所,還有的小朋友上完一節課就收拾書包準備回家。在幼兒園里,老師上課時常常鼓勵幼兒大膽地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小學不一樣,發言前要先舉手,別人發言時自己要注意傾聽。這些,家長都要事先提醒孩子。
專家: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從斷奶到自主的過程。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過程。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從現在開始,把幼兒園的門口當成你接送孩子的終點站,因為小學的校門口就是家長接送孩子的終點站。有時必要的狠心是需要的。上幼兒園,孩子比較隨性,到小學以后,行為準則等方面會有很多,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持久性是必要的,幼兒園的孩子的注意力是8分鐘,而小學的一節課是40分鐘,假期里,家長就要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孩子是能適應的,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比較強的。
■上小學前家長要做哪些準備?
專家:物質上需要做準備:1.挑選書包是有講究的,雙肩背包不宜過大,雙肩背帶要寬一點;2.文具的選擇以簡單實用為主,轉筆刀就買小的簡單的就可以;鉛筆不宜用自動鉛,自動鉛太細,孩子用力易斷,應選用HB鉛筆,軟硬度比較適中;為孩子準備手紙,并告訴孩子放在什么地方;為孩子準備一個塑料水杯等。
心理上的準備:帶小孩到小學去轉一轉,認認班級、認認廁所。在上小學之前,在家里開一個家庭聚會,讓孩子覺得從今天起,我是一個小學生了,有一種自豪感。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參加,統一思想。
■家長和教師要經常進行溝通嗎?
專家:家校溝通十分重要。有些孩子由爺爺奶奶負責接送,父母很少與老師見面,這樣很不好,因為孩子往往十分在意父母的話,而對爺爺奶奶的話并不怎么在乎,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等。
專家:俗話說溝通從心開始。家長和學校之間產生的一些誤解,常常是由于缺少溝通造成的。現在溝通的方式很多,除了見面外,還有學校網頁、博客、QQ、手機等。只有相互溝通,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在校表現很好,但在家表現不怎么樣。這是怎么回事?
專家:孩子在家表現很隨意,這是自然現象。孩子都是調皮、可愛的,他可能在家長面前比較隨意一點,因為他也需要放松,就像我們一下班回家,就想睡在沙發上一樣。如果在家里都不能隨意,那還有什么溫暖可言呢?
專家:孩子在學校里有規矩束縛著,回到家里就是一種心靈的釋放,家長要多問問孩子,消除孩子心中的疙瘩。其實現在的孩子壓力也很大,學習負擔也很重,家長要多多加以引導。
■有的小孩依賴性比較強,孩子寫作業的時侯,家長都必須陪著,這樣做到底好不好?
專家:孩子不能獨立,一方面也是家長造成的。我的小孩也是大班,他要蛋炒飯,我就讓他吃蛋炒飯,他想用刀切東西,我就讓他切。關鍵是要告訴孩子應怎么用刀,而不是不讓他用。孩子有依賴性,家長首先應檢討自己有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專家:正如剛才岳主任所說,一下子放手對孩子來講是不可能的。但是,必須慢慢地創造讓他獨立寫作業的時間和空間,比如說,由原來的自始至終陪伴,到陪一段放一段(當然可以在放手的時候悄悄觀察),再到完全放手。相信一段時間下來,這個情況會有所改善的。
■能不能從一年級開始上課外特長班?
專家:這要根據不同的小孩而定。如果小孩有這方面的興趣,可以讓他去學。如果他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就不要讓他去學。如果他覺得有負擔,就不要讓他去學。要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看他是否能承受。家長千萬不要拿別人的小孩的優點來和自己的小孩的缺點比較,越比會越生氣。
■幼兒園里,是邊玩邊學,寓教于樂,比較輕松,沒有負擔。小學里的學習比起幼兒園相對嚴肅了點,玩樂的時間也相對少了點,怎樣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同時也熱愛學校和學習,為以后的人生寫好第一筆?
專家:小學的學習也可以邊玩邊學。主要是家庭和學校的配合,就從數學學習談起,其實生活中的數學也有很多,我們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擁有一雙善于捕捉生活中數學的眼睛,讓孩子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就能感受到數學的存在,并且獲得一定的樂趣,這樣對學習肯定有一種良性的促動。比如說:帶孩子到超市購物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形狀不一的物體,這時引導他們在比較愉快的購物環境里結合數學知識去認識,應該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我感覺,上學一段時間以后,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心得去寫一些數學日記等等,也有助于他們熱愛學習。
■暑假里孩子該做哪些準備?家長應該怎么做?
專家: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盡快變換角色,讓孩子有小學生的角色意識,這點要強化。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比如按時作息,從暑假就要開始,不要等到開學。也不要提前教孩子一些一年級的學習內容,這樣反而會淡化孩子的學習熱情,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教學方法不當,而發生一些科學性的錯誤。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老師總說他坐不住,不太專心,而他個子又高,到了小學肯定是坐在最后面,我們該怎么辦?老師會不會打他?
專家:老師怎么會打孩子呢?你多慮了。孩子個子高坐在后排,可能是必然的。但是,良好的聽課和學習的習慣,請你相信,一定要在家庭和學校的密切配合中慢慢形成。你說孩子在家里坐不住,不太專心,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創造一些培養耐性的任務讓他去完成,即使一開始也許會讓你失望,但相信他,長此以往一定會得到改善。我們家長需要的是耐心。
■小學和幼兒園是不一樣的,剛進小學的孩子通常會有哪些不適應?或者是有哪些壞毛病?請兩位嘉賓就你們的具體實踐中遇到的情況介紹一下,好讓我們心里有個數。
專家:上課不注意聽,喜歡玩自己的文具,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東西,丟三落四,忘記老師布置的事情,動作慢,上學遲到等。
■在幼兒園的時候,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寬松,比如稍去晚一點也可以等,但上小學肯定不能這樣。請問該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這種“上規矩”的生活呢?
專家:在暑期里,家長可以模擬一些需要讓孩子過上規矩、守時的生活,比如說,可以和他商量著制訂一天的生活安排,早晨6:30起床,一起開心地吃完早飯;7:10左右去買菜等等之類的經歷,讓孩子形成一些時間觀念。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
■我的小孩暑期后要上一年級,可是本人非常擔心她的自覺性,現在都是我們叫她做作業,不說她不會寫的。
專家:第一,不要給孩子過多的作業,讓她承受這個年齡不應該承受的東西;第二,家長要采用一些激勵的手段,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果孩子有一點進步,一定要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
■現在小孩子上小學,家長都很累,不像我們以前了,不要大人操心,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調動呢?回家就想看電視,如何克制她呢?
專家:根據孩子的一些具體狀況,可以設計一個孩子一日生活情況表,給孩子作出評價,也可以讓她自己作出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希望。
■現在市面上奧數班很多,但家長們不知怎樣選擇,請問在幾年級上奧數為宜,有哪幾家權威的奧數班,能否推薦?
專家:也不要為選擇奧數班而這么煩惱,我想,如果有條件的話,跟著所在學校上,也不錯,可能孩子自己的老師會更了解他一些。至于幾年級開始,也是因孩子而異吧!比如說,有學校二年級就開始,你就可以讓孩子去嘗試一下(當然前提是引導孩子認真對待),如果發現孩子負擔太重,就可以停一停,哪怕等到他的年齡大一些,再去嘗試也無妨。
■岳老師,聽說你的小學語文教育能力非常突出。我想問一下,我的孩子馬上要上一年級了,對語文來說,寫字很重要,請問這個暑假,我要不要讓孩子去練習書法?
專家:可以讓孩子練習硬筆書法,從基本的筆畫入手。
■上學后,聽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太粗心了,這讓家長很為難,不知道怎么幫助孩子改掉這個粗心的毛病?
專家:這是小孩子的通病,也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不要太在意,過分在意反而會強化,慢慢引導就行了。比如,小孩子寫錯字喜歡用橡皮擦,長此以往就會養成依賴橡皮的習慣,這時家長就要限制孩子使用橡皮的頻率。讓他養成一次性就做好的習慣。
愛問:請問龐老師,你如何看待小學孩子上奧數?我們覺得奧數的題目太難了,對孩子簡直就是折磨啊。我們真的很矛盾,上吧,又不忍心讓孩子受罪;不上吧,孩子小學升學時,聽說能考到這類題,該怎么辦?
專家:因人而異吧!我自己也在執教奧數。面對自己的學生,我也看到了學習的兩端。這一屆的孩子我現在帶到三年級,明顯地看到現在留下的對奧數很感興趣,而也有少數個別的孩子悄悄地退卻了,我給家長的意見是:不要勉為其難,讓孩子愉快學習更重要。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寒暑假該如何安排?是以學習為重還是以玩為主?
專家:放假以玩為主,也不能忘掉學習,每天辟出專門的時間稍稍復習,但時間不宜太長,而且時間相對固定較好,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千萬不要出現作業集中在某段時間完成,接下來放縱孩子的情況,這樣不能做到科學合理。
■一二年級作業多嗎?孩子能應付嗎?
專家:按市教育局的規定不布置書面作業,平時老師會留一些口頭作業,但作為一年級孩子來說,特別是語文,家長要不斷地給孩子進行復習,一般來說學習能力正常的孩子都能應付。
■我家小孩課外閱讀也就是看過就算,對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多大幫助,他看書就看個情節,該怎么樣輔導?
專家:這是普遍現象,你可以試著讓孩子寫一些讀書筆記,不要讓孩子去做一些復印機的工作,比如摘抄好詞好句。做讀書筆記時,你可以讓孩子說最喜歡誰、最精彩的情節是什么,總之提一些具體化的問題,讓孩子有話說。還建議你和孩子一起看,看完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