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調查中,有31%的父母表示,長假打亂了孩子正常的作息規律,無規律的作息隨即影響了孩子的入園表現。昨天是節后入園第一天,很多父母反應,孩子原本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長假過后又突然重新懼怕起來,大哭大鬧不肯入園。
作息無規律在作祟
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放松和無規律生活后,如果沒有適度心里緩沖過程,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長假過后不少孩子會表現出嗜睡、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癥狀,實質上是一種兒童亞健康的征兆,也可稱為“節后業健康綜合征”。
專家表示,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假期沒有明確作息時間,很多幼兒時而晚睡、少睡,時而賴床不起,不良的生活方式打亂了生物鐘。再加上父母帶孩子外出游玩,容易導致孩子疲勞,加速生物鐘混亂;其次,孩子在節日里隨父母走親訪友、聚餐赴宴頻繁,豐盛的菜肴使得孩子無休止地放縱胃口,不良飲食還導致孩子節后腹瀉、發燒、感冒,身體不適也會影響孩子情緒;最后,七天長假孩子在家沒紀律約束,很容易產生惰性思想。特別是初入園,節后回到幼兒園,要再次經歷重新適應環境的過程,心理上難免產生陌生感和恐懼感。
“三管齊下”改變狀態
首先要保證營養均衡。過節時往往出現一天不停嘴,容易引起神經性厭食。相反,節日里也應飲食盡量清淡,做到定時飲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鮮綠葉蔬菜。再配合適當運動,讓孩子胃口調整到正常狀態。
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可以適應布置一些作業,一個良好的鋪墊能有效避免“節后綜合征”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假期后半周還可適當調節作息,做到起居有序,從心理、生理上讓孩子意識到假期過后就要恢復幼兒園生活。
同時,幼兒園也應著力營造氣氛,放松孩子心情,吸引孩子回園。只要父母,幼兒園配合得當,一般一周或更短,孩子的焦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