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教科所的一位資深教授談到素質教育要從幼兒抓起時指出:從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的銜接來看,現在最薄弱的一環是幼小銜接。明確指出幼小銜接對兒童的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在幼兒園的工作和對小學的調查問訪中,搜集了一些相應的資料,從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不同教育特點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我國幼小銜接的坡度太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幼小銜接的必要性。
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這是幼小銜接存在的原因。
1、教育的性質、內容不同。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并重非義務教育機構。幼兒以游戲為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制度。而小學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氛圍嚴肅。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而小學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為規范帶有強制性。
3、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環境的設置生動活潑,色彩亮麗,有許多的活動區域,在其中有豐富的活動玩具和材料供幼兒動手操作擺弄。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游戲及同伴進行交往。小學的教室的環境布置相對嚴肅,成套的課桌椅排列固定。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4、師生關系不同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個別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涉及面廣。師幼關系融洽和諧。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小學師生接觸局限在課堂之內,個別接觸少,涉及面較小。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對小學生的要求相對嚴格具體,期望值高,這給兒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6、教學知識結構不同
幼兒園學習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如“奇妙的影子”、“各種各樣的車”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等能力,看圖說話鍛煉幼兒觀察、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小學的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學科知識,是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種種不同,告訴我們幼小銜接是必要的。
同時幼小銜接也是重要的。小學生活對幼兒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幼小銜接工作做的如何會直接影響兒童入學后的適應和今后的健康發展。經我們200份調查問卷的結果得出兒童初入學時由于幼小銜接不當經常有以下不良適應表現:
表現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性方面厭學、情緒激烈
具體表現身體不適,過度疲勞,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睡眠不足精神負擔重,心理壓力大,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降低人際關系緊張,同學之間冷淡,不會和諧交往學業失敗率高,有攻擊性行為,逃課現象嚴重,恐懼老師
人數比例17%21.3%26.8%15.7%
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并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它既有利于兒童入學前后的學習和發展,也為中高年級以及以后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