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杠杆什么软件好用-a股今日消息-【东方资本】,金太阳证券账户查询,股票配资哪儿好,我想炒股 去哪开户

    
1 2 3 4 5

蒙臺梭利教育實驗與兒童教育評述

今天重讀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著作,我們的最大收獲是不僅可以學到蒙臺梭利那種“堅持不懈,耐心觀察的精神和本領”。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她是如何運用教育實驗與觀察的方法來了解兒童,探尋科學教育兒童的方法,以促進兒童心理的發展。蒙臺梭利這種了解和研究兒童的方法和途徑以及由此提出對教師的要求,對我們今天的幼兒教育仍有啟發和借鑒意義。
  一、蒙臺梭利的教育實驗與兒童教育方法
  蒙臺梭利運用于“兒童之家”的幼兒教育的科學方法是蒙臺梭利多年幼兒實驗的經驗總結。她的教育方法來源于對幼兒的教育實驗、觀察和研究。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當中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是強調用實驗和觀察的方法來研究兒童。蒙臺梭利認為:“新的教育學要建立在客觀研究的基礎之上,要直接接觸受教育者。假如不用科學的方法深入細致地了解兒童,仍不能脫離一般學校所采用的舊方法,那就無權稱為‘科學的教育學’。”"蒙臺梭利所指的科學方法就是她運用于兒童研究的教育實驗和觀察的方法。她的實驗和觀察的方法是對人類學、生物學、醫學、實驗心理學等學科實驗方法的繼承和發展,又是在兒童教育領域中的獨特運用。
  她稱贊法國生物學家布若對自然物的觀察研究方法,不是將昆蟲放于實驗室,而是將其置于適宜的環境中,任其在自然環境中自然活動,不去干涉它們生活的自然方式。研究者只是耐心地觀察,直到它們顯示奇異的秘密。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研究應仿效這種自然地觀察研究,主張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兒童。兒童只有在自然的真實的環境中,才可能真實自由地展現自己,自然地發展他的內部潛能,我們也才可能了解到兒童發展的真實情況。
  蒙臺梭利認為應“借助于曾更新了19世紀思想的實證科學和實驗科學”來發展教育自身。她認為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的是一個真實的兩個方面,講的都是關于人的發展,心理學通過實驗和觀察,了解人的心理發展及其現狀,這是教育者首先必須了解的,因此,觀察和實驗是了解人類個體心理發展的重要手段,構成了研究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她認為“生理心理學或實驗心理學將為新教育學奠定基礎”。
  蒙臺梭利并不滿足于生理心理學的觀察和實驗,而是努力使觀察和實驗成為一種確定教育和發展個性的手段和方法。她指出心理學研究了人的心理表現,但決不意味著我們在建立一種教育學體系,它為我們指出了通往這種體系的道路,然而觀察也只是了解人的現狀,并不能改變兒童,正好象“比納、西蒙的測驗不能了解兒童的反應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出現的,哪些是由于個人內部的活動,哪些是對環境的反應活動”,“真正的教育學不是測量個性而是改變個性的科學”,“教育學是在尊重個人心理特征或個性自由的同時,實驗性地確定發展的手段和應用的方法”。
  蒙臺梭利吸收了其它學科研究中合理的方法,并根據自己“兒童之家”的教育實驗和實踐,創造了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法。
  我們可以從蒙臺梭利的感覺訓練的實驗中,看到她的教育實驗的特點、目的、意義及其與幼兒教育方法的關系。
  蒙臺梭利以教具進行感覺的教育實驗和訓練。蒙臺梭利意識到兒童心理的發展是在外部環境下形成的,需要借助外界的刺激。為了保證兒童心理的發展,必須準備一種特定的環境,這個環境要提供兒童所需要的工具,包括自我教育的工具。科學的教育工具要符合兒童的心理需要,又要提供揭示兒童內部活動所必須的外部印象。它不是為了測量兒童一時的心理反應,而是提供一種能夠經常進行練習的刺激物。她還強調心理的發展首先要從物質開始,從感覺的活動開始,
經過對實物的長時間的操作練習,即所謂的“工作”,出現觀察和概括等心理活動,使兒童的智力、意志和個性都得到發展。這才算作真正科學的實驗教育學。因此,她主張科學的方法應當是實驗、觀察、證實,識別新的現象,以及再生和利用這些現象。在蒙臺梭利的教育實驗中確定了系統的刺激物的要求是按物體的屬性排列;并根據兒童的興趣確定刺激物的數量;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確定刺激物的難度;并且使刺激物的設計既能激發起兒童的活動,促進感知覺的發展,又要能指導兒童的活動,以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蒙臺梭利的實驗教具中有一套立體的幾何形狀模型。一塊木板上有一排大小不同的圓孔,其直徑逐個遞減約2毫米,在這一排(10個)圓孔中插著相應大小的10根圓木柱。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先把圓柱全部從圓孔中拔出,打亂后放在桌上,然后讓兒童挑選適合于圓孔的木柱,再逐個插回原位。實驗對象是兩歲半到三歲的孩子。蒙臺梭利認為實驗證明了:兩三歲的孩子以擺弄小物體為最大樂趣,這一心理學的論斷是正確的。同時也顯示了正常兒童與有缺陷兒童的差別在于:不正常的兒童需要實驗者經常提醒小孔與圓柱大小的吻合才能夠找到合適的位置,而正常兒童有濃厚的興趣自己獨立擺弄,并注意觀察木板上的孔和需要插入孔中圓柱之間的尺寸關系。當他們發生錯誤的判斷時,并不需要大人的幫助,而是把妨礙和幫助他的人推開,獨立解決問題。實驗能測查出2-3歲的孩子感覺上的錯誤,但是又能使孩子通過觸摸、觀察、比較等各種方法改正錯誤。實驗的意義在于兒童對錯誤的發現和糾正。實驗教具不存在給孩子大小尺寸的知識問題,目的也不是要孩子知道如何不出錯地使用這套教材,而是讓孩子自己工作,自動糾錯,自我教育。蒙臺梭利要求老師在這種實驗中,不要干預孩子們這種活動和練習,更不要幫忙。教師要做到的就是在實驗過程中耐心地觀察、記錄兒童的活動和表現,了解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征,知道或能大致估計各種刺激能保持注意力的時間長短。!蒙臺梭利指出她的教育實驗的特點是:一是受試者的反應不受實驗者的影響,是他本人自由選擇的活動。由于這種選擇,個人的心理需要便自然地表現出來。二是受試者對刺激物的反應是持久的、穩定的,并可以做多次重復的練習,經過長時間的反應活動改變他的個性。通過一系列系統的教育實驗和觀察,蒙臺梭利總結出實驗觀察的原則是給兒童自由和不干涉兒童自然的活動,教育兒童要遵循自我教育和發展的原則。她通過實驗尋找教育兒童的科學方法,可見,蒙臺梭利的科學教育方法是來自于對兒童的教育實驗和觀察。
  二、兒童研究與教師角色的轉變
  蒙臺梭利指出,當時的人類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僅僅是為了想通過實驗對心理學或人類學作出貢獻,而不是力求為建立科學教育學而進行實驗。因此,她認為當時的現狀是:“人類學和心理學尚未致力于學校兒童教育問題,也沒有科學地訓練出達到真正科學家水平的教師。”她指出學校的實際是要把科學研究的人類學、實驗心理學理論、研究方法與教育實驗相結合。這種結合首先應體現在教師身上,對他們采用科學的方法培訓,使教師成為既具備了科學家精神,又掌握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同時能把研究兒童的科學方法與學校教育的實驗領域相聯系的教師。她說“我們可以假定,通過我們長期耐心的訓練,已經培養出習慣于自然觀察的教師,并具備了自然科學家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態度”。那么這就是幼兒教育所需要的新型教師。這種用實驗科學方法培訓的教師與舊方法培訓出來的教師是不同的,新型教師在角色和職能上已有了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表現在:
  1.新型教師具有科學家的精神和科學實驗的態度。
  蒙臺梭利指出科學家還不僅僅指有熟練的操作技巧和科學技術的人。科學家是在探索道路上對大自然的神奇奧秘充滿著熱愛和忘我精神,只有當這種精神超越統帥他的技能的時候,才能達到科學成就的高度。在用科學方法培訓教師時,我們更多地應培養教師的科學家精神和態度,希望從教育者的心靈喚發出對探索兒童心靈奧秘的興趣,從而迸發出研究兒童的熱情。
  2.能運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去研究兒童。
  真正的科學家把實驗作為發現生命真諦和揭示生命奧秘的手段。同樣,一個致力于兒童教育的教師要客觀地揭示兒童的秘密,只能進行科學觀察,當今科學的發現和應用、文明社會的成就,都有賴于觀察和實驗研究,因此教師也必須掌握和運用科學實驗和觀察的方法作為探索兒童奧秘的手段。蒙臺梭利認為舊式學校的教師是按照某種形而上學的原則培訓出來的,他們理解某些權威人物的思想,是照抄照搬,而科學教育學要求教師掌握研究兒童的方法,熟悉各種器材,懂得如何操作,并能進行教育實驗。
  3.教師必須是一位觀察者。
  在蒙臺梭利的教育實驗中,當孩子做練習時,“教師除了觀察外,什么也不必做”這時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心理學家,他應當觀察兒童的心理表現和反應,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他認為教師研究的是人,是在“喚醒智力生命”的過程中研究的人,因此教師有特殊的使命,他不僅要求教師學會運用觀察的方法,而且還應該通過培訓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觀察者,在兒童的自由活動中去觀察研究“自由兒童”,她對教育者的一句格言是:“在觀察的同時耐心等待。”目的是揭示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秘密。
  4.教師還是一位指導者。
  蒙臺梭利認為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由于兒童發展的最佳條件是作業與兒童成熟的程度相匹配,因而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對兒童成熟程度的觀察,指導兒童選擇相應的作業,使兒童心理獲得正常發展。在必要的時候,還指導孩子自發訓練和給孩子必要的啟示。教師還應掌握指導的藝術,把握干預的時機和方式。對有害于兒童的表現,應當毫不猶豫地加以制止,而且要盡力避免直接的干預和禁止,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對于進步慢的兒童要有極大的耐心,對他的成功要表示熱情和歡迎。當發現兒童的動作緩慢時,教育者是去指導他實驗其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不要代替兒童完成活動,否則就切斷了活動的道路,成為兒童主動發展的最大障礙。在強調發揮兒童的主動性時,教師的指導也是不容否定的。
  蒙臺梭利提醒教育者應當知道兒童有很大的個別差異,要注意對每個兒童的引導和個別練習。只有經常記住這一點,教師才能有效地運用引導兒童自然發展的教育方法,向兒童提供必要的建議。既不要由于提供過少或過于容易的材料,使兒童感到厭煩;也不要提供超乎兒童能力的材料,挫傷兒童的信心和積極性。教育者必須“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涉,在兒童自我教育中,又必須不使他們因過度努力而感到疲倦”,這就需要教育者有“個人的教授藝術”和指導藝術。
  5.他們必須善于根據兒童的需要提供一種環境和刺激。
  幼兒教育還必須具備為兒童設計的一個有準備的環境,這個環境是適合兒童內在需要和興趣的,能夠誘發兒童自發學習、自動作業的環境。首先是在教室環境的布置上,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要求美觀、大方。教育者還要善于根據兒童身心的需要,提供新的環境和刺激。這個環境不僅包括可供兒童使用的教具和材料,還包括教師,所以教師也要作好準備,因為教師自己是環境中最有生氣的一部分,她必須使自己有吸引力,衣著整潔美觀,要從容、細心、安詳、自然、保持沉靜的尊嚴等等。如果沒有一個受過訓練的教師,良好的環境也是無用的。
  三、啟示
  回顧歷史,在蒙臺梭利前后,已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以及兒童研究學者采用了教育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教育。教育實驗的方法早已有之,雖然各個時期的教育實驗有著歷史的含義和特征,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即是推動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蒙臺梭利的教育實驗也是如此,盡管她的教育實驗并不十分完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她對于實驗方法的創造性運用以及她用科學方法了解和研究兒童,探索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這是在我們今天的幼兒教育中仍可以借鑒的,也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我們現在面臨的任務就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開拓型、創新型人才。如何培養這樣的人才,這是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面臨的一場嚴峻的挑戰。實施素質教育,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搬用,必須進行創新。創新也必須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對兒童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為依據,在科學研究中探索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果脫離了這個基礎,素質教育只能是空談,失掉了根基,就像無源之水,終究會干枯,無本之木,不能繁榮。因此,在幼兒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仍然需要借鑒蒙臺梭利的研究方法,廣泛開展教育實驗,深入了解和研究兒童,探索科學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是當今教育的主題。
在研究和創新的同時,就有一個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培養教師科研素養的問題,也就是要使我們的幼兒教師學會研究兒童,掌握研究兒童的方法。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相對落后,我們廣大地區幼兒教師正在兢兢業業地從事幼兒教育和教學,也想從事改革教育現狀的研究,但是,他們缺少的正是教育科學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指導。這樣一來,就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對廣大幼兒教師進行教育科研與方法的培訓,這樣才可能有效地進行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雖然,今天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科研對提高教師素質、教育質量的重要意義,但是,很多地方的幼兒教育還沒有把這一任務提到議事日程,有些也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這對幼兒教育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幼兒教育是教育基礎之基礎,培養人才,首先從幼兒教育抓起,教育科研也應在幼兒教育這塊基礎園地遍地開花、結果,才可能為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育科研的培訓,不僅是幼兒教師素質提高的需要,也是研究兒童,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