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
—— 卡爾·奧爾夫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
卡爾·奧爾夫(1895-1982年),享譽世界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
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本性音樂不只是音樂本身,它是以節奏為紐帶、把動作、舞蹈、語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種由人們自己參考、創造的音樂,也就是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合奏者參與到音樂中去。原本性的音樂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非常適合于兒童的。原本性音樂形式簡潔,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結構,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理念可歸納以下幾點:
1、綜合性
音樂是綜合的藝術,音樂不是以單一形式存在的,不僅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聽,它是結合動作、舞蹈、語言的有機整體;這恰恰又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源于生命開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靈最自然的表露。
2、創造性(或稱即興性)
即興創造是每個人具有的本性,是散發心靈的本能反應。當6歲以前兒童聽到音樂時能隨樂而舞,邊舞邊哼唱;當看到一幅畫時,他們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達出來,并可通過簡單的打擊樂器,即興演奏、即興表演;沒有樂器時,他們主動地去創造、發揮想像,用手、腳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進行表演。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人類認知是感性到理性,奧爾夫音樂教育就是通過感覺(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去協調、發動各個方面的能力,讓兒童主動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去體驗、去唱、去跳、去抒發與宣泄。因此獲得這個經驗過程是人類學習的最主要途徑,是培養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從本土文化出發
奧爾夫教學法不是一種固定的、封閉性的“條條框框”,他的整體內容和方法都鼓勵和啟發人們自己去創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斷地吸收新的東西,不斷地發展、前進。因而奧爾夫教育思想和教學法是充滿開放性的、充滿活力的。
我國的民族語言、民歌、曲藝、戲劇、民間傳說等五彩繽紛,還有古詩、童謠、兒歌、寓言、童話,更是浩如煙海。之所以它們能廣泛流傳,是因為它們源于人類自發的需要、是通俗易懂的。只要我們秉持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去融合、創新、開拓,奧爾夫音樂之樹將四季常青、生生不息。
5、自生命開端的
音樂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智能,音樂是人人需要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樂潛能,是在開發和培養、發展這個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長,去感受和體驗音樂語言、節奏、韻律。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內容
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內容是由語言、動作、樂器組成的。以節奏為紐帶、將音樂、舞蹈、話劇、美術等各領域聯系起來形成的一種綜合的藝術教學手段,相互關聯、層層遞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感受和表現人類豐富的情感世界。
1、語言及音色造型
語言是交流和表露情感的一種載體。因此語言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奧爾夫音樂主要是結合音樂在節奏方面的訓練,如運用聲音的大小和快慢、瑯瑯上口的童謠和兒歌,讓孩子說或朗誦或歌唱,并加上身體動作、穩定的拍率,準確的節奏就在這里得到訓練。
2、動作造型
音樂和動作是人類表達的基本因素,好的音樂和動作訓練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行為、獨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識。因此盡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動作活動,通過即興的走、跑、跳、聲勢等去游戲、律動、舞蹈、戲劇表演……
3、樂器演奏
通過樂器即興演奏并設計自己的音樂,以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并對他進行能力訓練,這必須以節奏為主,采用適合兒童的打擊樂器進行,如沙錘、三角鐵、雙響筒、木魚、串鈴等。
三、關于本書
幼兒期是人類創造性能力的第一個開發高峰期,這個時期是人類的感知覺、感情發展的最佳關鍵期。只要著眼育人這個根本,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樹立自信心,培養與他人和諧合作的意識,就能不僅為學習藝術專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挖掘和發展孩子們的各種潛能素質,造就適合當今世界需求的人才。
奧爾夫認為:孩子是音樂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老師心里想的,首先應該是孩子,其次才是音樂,孩子比音樂更重要。
在本書中,我們以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為指導,設計了兒童、家長共同參與的主題活動。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奧爾夫音樂親子教育活動(1~2歲);第二部分,奧爾夫音樂親子教育活動(2~3歲)。每個主題包含以下內容:
1、音樂回聲
音質優美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從小培養幼兒用自然的聲音講話、歌唱。“音樂回聲”以親切、輕松的情境體驗、情感交流等形式,引導寶寶在講話、歌唱中運 用自然、好聽的聲音表達情感、與人交流。同時養成吐字清楚及音準的良好音樂習慣。
2、激情搖擺
律動是在音樂伴隨下的韻律活動,也是低齡幼兒十分喜愛的音樂內容之一。“激情搖擺”即以節奏鮮明、形象性強,能引起幼兒活動的愿望和興趣的音樂為引導,使 幼兒在聽聽、跳跳、做做、扭扭的律動活動中,通過速度、力度的變化,發展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3、節奏快車
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和靈魂,對節奏的感受和表現是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節奏快車”通過各種語言節奏游戲、節奏兒歌的說唱、身體動作節奏游戲、節奏應答 游戲等各種節奏活動,培養幼兒通過語言或動作發展節奏感,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作品的節奏美。
4、歌唱總動員
唱歌是人們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幼兒音樂啟蒙的一個重要手段。“歌唱總動員”以各種適合于0~3歲兒童的歌曲為內容,引導寶寶在家長、老師等成人 的引導下,通過邊唱邊表演、接唱、分角色對唱,為歌曲伴奏、創編動作、增編新詞等多種變化的歌唱形式,養成幼兒正確的歌唱習慣,激發對歌唱活動的興趣,培 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5、歡樂寶寶秀
音樂游戲集中體現了音樂的藝術性、技術性、抽象性與幼兒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之間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因此,“歡樂寶寶秀”以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的音樂游戲為 形式,將豐富的教育內容以有趣而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幼兒在和家長共同合作的游戲中感知音樂,發展節奏感,訓練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體驗游戲的快樂, 培養多方面的音樂技能。
特別提示:
在親子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特意設置了“家庭指導”的環節,為家長根據家庭生活的環境與特點,引導幼兒發展提供了一些方法與建議。這同時也是我們親子活動設計的變化與延伸,因為兒童的教育決不僅僅限于簡單的幾個活動,兒童的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有利的因素與機遇促進兒童的發展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