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趣幽默的環境,寶寶們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玩”會了知識,區角游戲活動引領孩子們發現和解決問題,一直興奮到下課……你見過孩子們這樣上課嗎?在美國幼兒園,就是如此。現在就一起走進美國幼兒園,看看美國的幼兒園究竟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吧
多角度善待孩子
在美國,對教師的行為規范提出很多要求,其中一條是:如果一位教師不能成為成年人的典范,或者是不能愛護幼兒園的設施,那他就不是合格的教師。
在國外,一進幼兒園,就可看到很多東西都是從兒童的角度來考慮的,幼兒園里很多畫都掛得比較低,它可能是孩子進幼兒園時最先看到的東西。幼兒園里的鞋架、玩具架等,都適合孩子,所以孩子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另外,幼兒園環境的設置,時間的安排,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
孩子有自主權
孩子在幼兒園每天的活動,有具體的時間安排。孩子愿意進行什么活動(有時包括具體的活動時間),很多都是由孩子自己決定的。比如說唱歌,小朋友們坐成一圈,在老師的帶領下,老師來唱歌,但是具體唱什么歌,每個小朋友都有權利來選擇。如果有兩個小朋友點的是同一首歌,那么老師就為孩子唱兩遍。
在很多方面,他們都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比如,對一個2歲的小孩,當他起床的時候,讓他選擇喜歡穿的衣服,他能從t恤衫、褲子、襪子中挑選自己喜歡穿的衣物。美國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長大后能從容面對日常生活中許多重要的選擇。在國內,有很多家長對孩子升級、考試等很多方面做的太多,作為家長,應該像美國一樣把主動權還給孩子。
幼兒園非常尊重家長
在國內,通過與孩子家長的接觸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可能不是特別守紀律,所以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是想讓幼兒園培養一下。在國外的幼兒園里,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想要表現什么。孩子在1歲左右時他的變化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某一天,他突然會叫媽媽或爸爸;某一天他可能突然會走路。如果孩子在家由媽媽親自帶,她看到孩子走出了第一步,說出了第一句話,會特別的興奮。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媽媽可能沒有這個機會。在國外的幼兒園,當老師發現孩子已經會走路了,她不會告訴家長:“你的孩子會走路了!”她會提醒家長:“你注意看看,也許你的小孩要走路了,我覺得他可能要走路了。”當家長在家發現孩子真的會走路了,她是多么的高興,然后再告訴老師“我的孩子會走路了”。從這件很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國外幼兒園非常體貼家長、尊重家長,讓家長充分感受到自己既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也是最好的老師。
讓家長參與其中
在國外幼兒園,有很多家長輪流幫助幼兒園搞清潔衛生,幫助小朋友外出郊游。幼兒園提供每個家長的參與時間,少數特別忙的家長才能免除他的義務。幼兒園非常鼓勵家長參與。家長通過幫助幼兒園做工作,可以知道幼兒園是怎么進行的,也知道老師的辛苦,教學思想是怎樣的,又是怎么體現的。這樣,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渠道就多一些。在國內,孩子開家長會、演出等活動一般是一個家長來,而在國外,一般都邀請父母一起來,因為這在國外都被認為是對孩子非常重要的活動。家長的參與,體現了家長在親子教育、幼兒教育當中特別重要的地位。
在美國,幼兒教育非常多樣化,有很多種類的幼兒園,如果家長非常喜歡某一種教育理念,他就想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兒園。但是,很不巧,比如他住在加州,他喜歡的幼兒園卻在紐約,沒有辦法,不能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兒園。于是,他就和其他有同一理念的父母共同建成一個這樣的幼兒園,讓他們的孩子享受他們認為理想的幼兒教育。
生活照料欠細致
在我國,對孩子的生活照料可謂無微不至,一位老教授說:“剛到國外,送外孫去幼兒園,心里特別不舒服。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帶午飯,幼兒園都不給熱一下。孩子只能吃涼的,孩子怎么吃啊?”美國人習慣吃涼食,雖然在生活習慣上與國內不一樣,但也體現了在生活習慣上的不同。在這方面,我們國家幼兒園的優點也充分體現出來。在生活方面,幼兒園的細致入微,給孩子統一的照料,使很多家長解除了后顧之憂。家長說;“還是國內幼兒園在生活方面照顧得細致,我們可以專心工作,不用為孩子的飲食而費時費力。”
輕硬件重軟件
在美國,特別著名的幼兒園,里面可能有總統的孩子及很多明星、高官的孩子。按我們的想象,這樣的幼兒園應該非常宏偉、豪華,也應該是所見的漂亮校舍的集中地。但是真的見過之后,才發現校舍是多么簡陋,因為它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特別有名的幼兒園只是借用一個教堂辦學。他們的資金不是用來蓋多么好的房子,而是用來幫助孩子怎么進行更多更好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