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也是最隆重的一個節日,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貼春聯,放爆竹,走親戚,訪朋友,人人穿新衣,個個笑開顏,到處洋溢著過節的喜悅。這種濃烈的節日氛圍,對幼兒有著很深的影響,這正是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教育的最佳時機,根據小班幼兒的特年齡點,本次活動通過設置情境,演示課件等方法讓幼兒了解民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在此過程中滲透著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記憶力,表現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
2、幼兒年齡特點: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無意注意占優勢,對新鮮事物,新異活動有較強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集中。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貫穿于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流動起著主導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我們常常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育活動。巧妙的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如下:
1)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春節時的民俗特征。
2)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的能力。
3)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分享過年的快樂。
4)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中滲透了了語言領域,社會領域與藝術領域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社會領域為主,主要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大方自主的表現。
主要引導幼兒了解春節民俗的特點,難點在于。對于突破重點所采用的方法:通過設置情境,演示課件,啟發提問等方法幫助幼兒回憶春節時的情景。對于突破難點所采用的方法:我一是口頭鼓勵,二是發獎品來刺激幼兒,從而讓他們大膽表現。
5、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寓教育于實際操作和游戲中,我作了以下準備:
1)布置小熊的家,懸掛著各種鞭炮,春聯,彩鏈。
2)課件《過新年》。
3)拌好的面團。
4)音樂磁帶,新年到,恭喜發財。金蛇狂舞
5)話筒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采用多種教法進行。
1、情境創設法:
這個活動我始終以過年了,“到小熊家做客”這一主線貫穿始終。給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始終沉浸在我創設的游戲環境之中。自由地學習,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使整個活動情節完整,過渡自然。
2、直觀法:
通過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形象,富于表現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并茂,動靜結合的優點,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記憶,從而使幼兒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3、談話法:
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幼兒的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習慣。
4、操作法:
杜威曾經說過:“兒童學習知識,認識外部世界的本質在于兒童通過不斷去增加,改造自己的親身經歷,這個過程是永無止境的。”只有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經過了與材料的相互接觸,他們才會真正地學到知識。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了賞識激勵法,交流討論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能提高認識,鍛煉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種感官參與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嘗一嘗,說一說,看一看,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年俗有了較多的了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慶祝新年的活動,一定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樂也將讓他們永遠地回憶。與此同時,他們不僅會記住春節的習俗,也會回憶與老師一起慶祝的情景,幼兒通過各種體驗,獲得多樣性的知識,也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抓住幼兒心理,貼近幼兒生活是激發幼兒興趣的關鍵,活動一開始,將幼兒帶進一個濃濃的節日環境之中,讓幼兒感覺到過節的快樂,以小熊的口吻邀請小朋友來做客,在這個環節里,我安排小熊與小朋友互道新年祝詞,說一些吉祥話,接著,小熊拿出各種過年時的代表性的食物請小朋友品嘗。讓幼兒在這種特殊的氛圍中回憶過年時到別人家做客的情景。
2、演示課件,了解民俗。
幫助幼兒了解春節的民俗風情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為此,我采用了先讓幼兒觀看課件,再通過談話幫助幼兒整理已有經驗,形成初步的概念,接著上一個環節,以小熊的口吻,邀請幼兒觀看過年的課件,在幼兒有了這些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的,開始提問:過年時人們穿什么?吃什么?說什么?看什么?家里的什么變化?街上有什么變化?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建構過年的概念,綱要指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因此,在這一個環節中老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
3、師生合作,制作湯圓。
湯圓是春節期間有代表性的食物,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飲食,吃湯圓有著美好的象征意義,而小班的幼兒已掌握了搓圓的技巧,能夠在教師的提示下完成這一活動,因此談話后我根據小班幼兒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還是以小熊的口吻,請幼兒幫助制作湯圓,既體現春節的特征。又達到幼兒動手的目的,體現了動靜結合的原則。
4、表演節目,慶祝春節。
表演和觀看節目是人們慶祝節日的一種形式,也是人們表達心中喜悅的一種方式央已營造的節日氛圍中,表演節目成為水到渠成的一個環節,幼兒園已學過的兒歌,歌曲《一年過去了》,《新年到》,《迎新年》等都成為表演的節目。
但如何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現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除了口頭鼓勵,還為幼兒準備每人一只小絨狗作為獎品,并告訴他們今年是狗年,這樣,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和嘗試欲,也將流動推向了高潮。
5、體驗成功,分享快樂。
在表演節目的同時,小朋友親手制用的湯圓已經煮熟了,要音樂《金蛇狂舞》中品嘗湯圓,分享著過年和成功帶來的快樂,
本次活動貫穿綱要精神,將教育內容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將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活動,將表征性知識轉化為行動性知識。將要求幼兒掌握知識轉化為幫助幼兒構建知識,活動中,我堅持以幼兒為主體,用飽滿的情緒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能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