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杠杆什么软件好用-a股今日消息-【东方资本】,金太阳证券账户查询,股票配资哪儿好,我想炒股 去哪开户

    
1 2 3 4 5

讓舊玩具、舊材料再度吸引幼兒

區域活動是一種人為創設自然情景下的幼兒自愿、自發的活動。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越來越感到區域活動在幼兒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它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又有利于開展個別化教育,有助于幼兒學習的系統性與可持續性發展,是我們現在普遍采取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因此使區域活動常規化、每天化是我們園多年以來的一貫做法。但是,在區域活動開展中,老師們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幼兒對新投放的玩具、材料總是很感興趣,而之前投放的玩具、材料大都被孩子拋至一邊,置之不理。因此在區域活動時經常會發現一些幼兒無目的地走來走去。如何讓舊玩具、舊材料再度吸引幼兒,充分發揮區域材料的教育價值呢?下面,筆者將結合區域活動的案例來加以分析。

    情景一:

    有一天,區域活動剛開始不久,我正在棋類區引導小朋友玩跳棋。霖霖小朋友跑過來報告說:“老師,他們在賭博!”我隨即跟他走到結構區一看:結構區里只有兩個小朋友,瑜瑜和寧寧兩個正面對面地坐在地板上,雙方面前都排著三排的積木。寧寧正拿著六個面有不同顏色圖案的正方體當骰子,當擲到黃色那一面時,寧寧對瑜瑜說:“你出牌。”

    接著瑜瑜翻出一個心形圖案的積木,寧寧便在自己的那三排積木中一塊塊地翻找(因為積木是圖案朝下擺放著的),翻了好一陣子,終于翻出一塊與泓寧相同圖案的積木。我看了以后問他們:“你們在玩什么?”他們異口同聲說:“我們在打麻將。”

    發現問題:幼兒對積木建構開始不感興趣,對自發的積木的新玩法很感興趣。但幼兒所用的骰子不適用于兩個人玩的游戲;游戲中浪費太多找“牌”的時間;游戲規則不太明確。

    策略:

    1、首先引導幼兒規范游戲名稱。

    2、引導幼兒自制若干個算式骰子(六個面都寫有不同的加減算式,其中三個面的算式得數為雙數、三個面的算式得數為奇數,且各個骰子上的算式不同)。要求幼兒在擲骰子時,必須先算出算式的得數,然后辨別是奇數還是偶數,再按原來的約定確定該誰先出“牌”。

    3、和幼兒一起玩,引導幼兒改進、完善積木配對的玩法。如讓幼兒游戲前把積木有圖案的一面朝下,把牌打亂后,采用你拿一個我拿一個的方法翻牌,所翻到的“牌”將有圖案的一面向著自己,并按一定規律排列,這樣減少配對時找“牌”的時間;出“牌”者如有幾個牌是相同的,可以同時出,對方也要把自己的“牌”里與出“牌”者相同圖案的“牌”全部拿出,看這種圖案的“牌”誰多,多者就可以把對方的牌“吃掉”,最后引導幼兒數一數所贏得的“牌”,并記錄下來,最后對各輪記錄結果進行統計,看誰今天贏的“牌”多。

    4、引導幼兒根據積木的特點,想出不同玩法來。

    效果:

    在改進了游戲玩法后,幼兒興趣更濃了,每天結構角的入區登記卡上總是無一空位。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為游戲取名為《配對》,再也沒有聽到打麻將之類的話了。游戲開展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經常玩這個游戲的幼兒在10以內數加減方面有明顯的進步,幼兒的觀察能力、辨別能力、統計能力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在玩的過程中,幼兒還想出另外一種玩法來。即利用積木上有動物圖案的特點玩“誰更兇”的游戲。他們把積木裝在布袋里,雙方先后從布袋中任意摸出一塊積木,放在桌上比一比,誰的積木上的動物兇,誰就可以把對方的動物“吃掉”。最后數數誰“吃”的動物多(誰贏的積木多)。

    分析:

    積木是幼兒園結構區里普遍投放的玩具,利用積木進行建構活動也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是隨著幼兒玩的次數的增加,幼兒對積木建構活動也會逐漸失去興趣,探索新的玩法是他們的必然表現。而幼兒的創造源于教師的理解和接納。案例中,積木能再次吸引幼兒,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老師對幼兒用積木模仿打麻將行為的接納和理解。其次是教師充分挖掘該游戲的教育價值,引導幼兒改進、完善該游戲,增加游戲的難度、趣味性,使幼兒自發的這個游戲,成為溶配對、數數、統計為一體的游戲。幼兒在玩中手、口、腦、眼并用,滿足幼兒好動的個性。可見,教師的積極引導,能使原本失去吸引力的玩具再次吸引幼兒,再次發揮了玩具的教育價值。

    情景二:

    吸管是我們班級投放在美工區里的制作材料,可是最近的區域活動時間,美工區里的幼兒既不繪畫又不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制作,而是只對吸管感興趣。只見他們翻出廢舊材料箱里那些五顏六色的大吸管,有的套在五個手指頭上,當爪子做抓人的動作,有的把一根根吸管連接成一根長長的棍子,在那里打來打去的。
發現問題:在幼兒的眼里,美工區的吸管不是用來制作的材料,他們都把吸管當成一種角色道具來玩。

    策略:

   1、引導孩子展開想象:“把每個手指頭套上吸管,你們認為扮演什么角色最適合?一根根吸管連接起來可以當什么道具?”……

    2、讓美工區的幼兒擔任舞美設計師,引導他們把自己創作的作品送給表演區,向表演區的演員說明自己的作品可以當什么道具,并為他們化裝。或根據表演區要求,利用美工區的各種材料設計相應的服裝、表演道具等。

    效果:

    在引導想象中,有的幼兒說,套上吸管的手指頭可以扮演《白雪公主》里的新皇后,有的幼兒說可以扮演《西游記》里的妖精,連接起來的吸管可以當孫悟空的金箍棒……當聽到讓他們當舞美設計師時,這些在美工角的幼兒可來勁了,他們馬上把這些吸管帶到表演區去讓演員們用。只見他們有的在幫扮演妖精的演員化裝(套上長“指甲”),有的在問演員們需要什么服飾、道具后,回到美工角找出合適的材料為表演區的演員趕制服裝、道具。而表演區里的幼兒也因為有了專門的舞美設計師為他們設計服飾、道具,表演的積極性更高了,從化裝和表演都比以前更加生動形象了。一次活動下來,我發現表演區里的服飾、道具豐富了許多。

    分析:

    從幼兒玩吸管的表現可以看出,幼兒喜歡多變、能當玩具的活動材料。而美工區的材料是以廢舊物品為主,很難吸引幼兒。于是我采用了讓幼兒以表演區中的舞美設計師的身份進行美工活動,讓兩個區域之間的活動聯系起來,使美工區幼兒的勞動成果成為表演區的活動材料。這既可以使美工區的幼兒因為有明確的活動目的和活動任務而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又可以實現材料的共享,避免材料資源的浪費。

    情景三:

    角色區的《茶館》是我們班級的特色區,有形象的場地布置,有齊全的茶具、茶幾,有擺滿琳瑯滿目茶葉的柜臺。剛開張的那陣子,生意興隆,茶客滿座。但是最近任憑“服務員”怎么招呼,老師怎么積極參與,可就是無人到茶館來買茶葉、喝茶,后來“服務員”也辭職不做了。看到這么像樣的茶館閑置在那兒,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這豈不是浪費資源嗎!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茶館里來了幾個小朋友,他們找出茶具,在那兒津津有味地學習泡茶。

    發現問題:幼兒雖不喜歡玩原先的到茶館的喝茶、買茶葉游戲,但幼兒對模仿泡茶表現出一定的興趣。
策略:利用現有的茶館場所、材料,讓茶館改變經營項目,專門進行茶道表演。

    效果:

    自從茶館的經營項目改為專門的茶道表演后,引來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看者、表演者,茶館里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幼兒穿上典雅的服裝,在古典的音樂聲中有條不紊地表演著茶道。在“茶館”里,幼兒輪流當表演者,輪流當觀眾,不管是表演者還是觀眾,都是那么的專注,觀看表演時,茶館里秩序很好。

    分析:

    茶道表演是通過對茶的泡飲方法的表演,展示出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并給人以精神享受。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觀賞性,滿足幼兒好動、好奇的特點。在幼兒對茶館原來的活動內容不感興趣后,我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充分利用廢棄的活動資源——茶館的布置、擺設,并引導幼兒借助許多客觀條件如服飾、環境、音樂等進行仿真式的茶道表演。這一做法,既使得廢棄的材料得到再次利用,又能讓幼兒通過觀看茶道表演,不知不覺地了解了我國的茶文化,讓幼兒在茶道表演中,培養有條不紊的做事習慣。

    結語:

    1、珍惜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創新表現,可以不斷挖掘出玩具、材料新的教育價值。《綱要》提出,教師應是幼兒活動的觀察者、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對游戲材料的使用、操作情況,及時發現幼兒的創新玩法,給予支持、引導,使這種新玩法成為一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有教育價值的活動,并在幼兒中加以推廣。

    2、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可以使廢棄的玩具、材料得到再次利用。“興趣是活動最好的切入口”。幼兒的興趣點是他們主動學習的起點,由幼兒的興趣點引發的教育才能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內部動機。因此在日常活動中,只要教師稍稍用心留意,就會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被孩子拋至一邊的各種舊玩具就可以被重新利用起來,就能使舊玩具派上新用途,再度吸引幼兒。

    3、提倡區域活動成果在各區間的相互利用,可以實現各區材料共享的目的。在組織區域活動時,大部分的教師都習慣讓各個區的幼兒玩各自的,互不聯系。事實告訴我們,強化區域間的聯系,引導區域活動成果在各區間的相互利用,既可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又可以豐富各個區的活動材料,提高材料的使用價值。比如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印小魚等送到娃娃家,引導插花藝術區的幼兒為娃娃家的娃娃生日送去花籃,引導美工區幼兒制作各種服飾送到表演角或茶館里供茶道表演用。幼兒對這些活動會很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輕松地得到了相應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