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與行為,日益受到學校的重視并得到普及。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及早地對幼兒實施科學教育是提高民族科學素質的根本所在。幼兒園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科學教育活動區,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區具有開展活動靈活多便、師生共同參與、可變性強、有利于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等特點,其內容應以動植物和科技為主。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區的活動方法應是多種多樣的。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區的特點
科學教育活動區是指幼兒園教室內某一區域所創設的科學教育活動場所,它雖然占地不大,內容卻可以豐富多彩,是幼兒接觸最多,活動開展最方便,也是最直觀的科學教育活動
場所。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區具有如下特點:
1.開展活動靈活多便。科學教育活動區就設置在幼兒的身邊,因此,幼兒活動的時間比較靈活,可利用晨間、飯前、飯后、午睡前后、離園前等空隙時間進行。
2.師生共同參與性高。科學教育活動區是為幼兒創設的自由輕松的小天地,是幼兒和教師共同擁有的,所以,科學教育活動區的建立是師生共同的活動。例如,幼兒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材料的收集、管理,有利于幼兒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
3.有利于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參與科學教育活動區的日常管理中,幼兒可以學會給植物澆水,掌握給金魚喂食、換水的規律,觀察到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等等。在科學教育活動區的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勞動習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4.可變性強,容易體現時代特點。科學教育活動區的設置不是一種擺設,而要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它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變化的,否則就會變成死角。由于科學教育活動區的內容隨教育的需要不斷更新、逐漸添設、不斷變化,因而可以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愉快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