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杠杆什么软件好用-a股今日消息-【东方资本】,金太阳证券账户查询,股票配资哪儿好,我想炒股 去哪开户

    
1 2 3 4 5

大班綜合活動教學實錄:《卷炮仗》

卷炮仗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傳統活動,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以體育游戲的方式和幼兒共同玩。盡管在“卷”的過程中教師會不停地發出語言提示:“手拉好,一個跟著一個,卷緊一點。”但隨著炮仗越卷越大,幼兒的情緒會越來越高漲,螺旋隊形也就很容易出現擁擠、碰撞、隊形散亂的現象。分析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參與游戲,而沒有真正理解這個游戲是靠大家的合作來進行的。
歌曲“卷炮仗”是一首節奏平穩、結構工整的游戲歌,歌詞明確、動作參與性強,非常適合幼兒邊唱邊玩。因此,我們嘗試把體育活動與音樂活動有機結合,設計大班綜合活動:卷炮仗。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改變以往體育活動中已經出現的幼兒因不理解螺旋隊形而盲目跟從的現象,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先理解螺旋線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線原理的前提下再學習用動作表現螺旋線。活動的最終落腳點由體育活動變成音樂活動。基于對幼兒已有經驗的了解,我們預測幼兒的學習困難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螺旋線的特征;二是在理解音樂特點的前提下,用卷炮仗動作表現音樂。如何突破這兩個挑戰,是我們活動設計的關鍵。經過反復思考,我們把活動設計為科學、藝術綜合活動,幼兒的學習方式定位為探索——遷移——創造。
二、活動過程
(一) 科學活動:探索螺旋線的行進路線
活動一開始,我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將游戲中的高潮部分提前推出,和幼兒共同回憶放鞭炮的情形,并用聲音和動作來表現放鞭炮,與幼兒一起玩放鞭炮的游戲。
正當幼兒還沉浸在放鞭炮的興奮中時,我提出問題:“我這兒有塊毛巾,誰能把它卷成一個炮仗?”幼兒顯得非常積極:“我來!我來!”一個幼兒很快將毛巾卷成了一個炮仗。
毛巾卷成的炮仗引發了幼兒新的關注,教師趁熱打鐵,提出了新的要求:將感受到的螺旋線特點通過個人的平面線條進行表現。“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炮仗(毛巾卷成的)的側面線條畫在紙上。”
幼兒畫線條時出現了兩種爭議:一種是螺旋線,一種是同心圓。我抽取兩張幼兒畫的螺旋線和同心圓圖形引導幼兒觀察。
1.用眼睛尋找不同。
師:請你們看一看這兩種線條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到底什么地方不一樣。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師這兒有兩張很大的圖,請大家找一找剛才看到的兩種線條。
(幼兒將小圖片和教師的大教具對應)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兩種線條有什么不一樣?哪一種是剛才看到的線條呢?
幼1:一種線條是一圈一圈的,另一種是繞繞的。
幼2:這種是斷開的,這種是連起來的。
2.邊畫邊感受兩種線的不同。
師:請你們畫一畫,感覺一下這兩種線條有什么不一樣?
(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用手指臨摹畫)
師:請你說一說,你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幼:這種線條是連在一起一繞一繞的,另一種是畫完一圈又畫一圈。
師:(教師指螺旋線)這種線條是用一筆就能畫出來還是要畫好幾筆?
幼:一筆就能畫出來。
師:(教師指同心圓)那這種線條呢?
幼1:要畫好幾筆。
幼2:要五筆才能畫出來。
師:請你們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來畫一畫,感覺一下。
(教師帶領幼兒共同用手隨大教具空畫線條,感覺區別)
3.將螺旋線和同心圓教具拆開,比較其不同。
師:如果我們把這兩種線條從板上拆下來,你們猜它們會一樣嗎?
幼:可能不一樣。
師:好,請兩個小朋友把線條拆下來比一比。
(幼兒拆,教師將拆下來的線條分別拿在兩只手上)你們看,有什么不一樣?
幼1:這個是一根線。
幼2:這個是連在一起的一根線。
幼3:這個是好幾個圓圈。
4.討論、總結螺旋線的主要特征。
師:小朋友都發現了,這種線條是一根線,有頭有尾;而另一種線條是一個一個的圓圈,有好幾個。其實它們都有自己的名字,你們知道這種線條叫什么名字嗎?(教師指螺旋線)
幼1:卷卷線。
幼2:繞繞線。
師:其實它的名字叫螺旋線。我們剛才卷炮仗的線條就是這種螺旋線。那另一種線叫什么名字呢?(教師再次強調)
幼:叫“呼啦圈線”。
師:好,我們暫時就叫它“呼啦圈線”。
這樣,通過不斷地觀察、猜測、操作、尋找,幼兒運用多通道感知、比較了螺旋線和同心圓的區別,進一步細致地感受了螺旋線的主要特點,并明確了卷炮仗的線就是螺旋線。在教師的小結中,幼兒知道了螺旋線的名稱,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給另外那種看似相近其實不同的線取名為“呼啦圈線”。教師變魔術似地拿出了生活中的許多物品的圖片,請幼兒區分并按標記擺放。競賽的形式又一次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后要求參加游戲……就這樣,在看、畫、說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幼兒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線的主要特征,為下一步的動作探索奠定了基礎。
(二) 音樂活動:用動作表現卷炮仗
1.將卷炮仗通過他人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
在幼兒充分感知理解了螺旋線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引導幼兒遷移剛剛獲得的經驗,玩卷炮仗的游戲。教師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誰能把我的另一只手臂卷成炮仗?”果然,前期科學探索的鋪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名幼兒很有興致地抓住教師伸出的那只手臂的手向里卷,一直卷到了肩膀處。“誰能把我的一只手臂卷成炮仗?”“誰能把我的兩只手臂卷成炮仗?”不斷變化的問題吸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看來他們已能遷移科學活動中對平面螺旋線的認知,很順利地在嘗試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
2.將卷炮仗通過小組的隊形變化表現出來。
師:你們能不能通過隊形卷炮仗?
幼:能!
師:好,現在小朋友8個人一組,手拉著手試試看,能不能卷成炮仗?(在小組協商卷炮仗的整個過程,歌曲“卷炮仗”音樂始終伴隨在幼兒的耳邊)好,現在請每一組將炮仗卷給大家看。
分組輪流展示的機會讓幼兒躍躍欲試,觀摩與討論的過程讓他們明確了自己小組在卷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不斷的質疑和解答中,幼兒又一次積累了卷炮仗的經驗。
3.將卷炮仗通過集體的隊形變化并伴隨音樂表現出來。
用卷炮仗動作和音樂來玩游戲,是這個活動對幼兒的最高挑戰。為了讓幼兒明確玩游戲時的音樂,我們將剛剛一直作為背景的音樂介紹給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隨著音樂,感受音樂的基本結構和節奏。音樂旋律節奏平穩,行進感強,幼兒很快便把握住了旋律的基本節奏。然后,教師向幼兒提出了最后的挑戰:現在我們站起來一起來玩卷炮仗的游戲。為了讓幼兒有一個逐步熟悉音樂的過程,教師先開始一邊唱歌一邊和幼兒玩。基本熟悉后,隨著鋼琴伴奏,教師帶領幼兒又一步一步地卷成了一個緊緊的大炮仗。緊接著,教師又提出了更有趣的問題:
師:誰能說說我們在卷炮仗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幼兒重復歌詞)
幼1:要一個跟著一個走。
幼2:不能擠。
幼3:手不能松,要不炮仗就散了。
幼4:要慢慢卷,不能太快。
師:對,你們說得都很好,卷炮仗的時候要一個跟緊一個走,手不能松開。我們再試一次好嗎?
教師范唱了一遍歌曲,并在唱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突出了能指導螺旋線卷法的歌詞,然后教師引導幼兒關注自我學習的目的性,明確學習的指向和任務,提出要求后立刻反問。
教師與幼兒一邊唱歌一邊玩游戲。他們先隨著歌聲卷(走螺旋隊形)——點放(指定的人做點放炮仗的動作并模仿發出導火索燃燒的聲音)——炮仗爆炸(全體跳起并發出爆炸聲)——紙片飛散四處飄落(全體模仿紙片飛舞的樣子“飛”回到座位)。游戲進行得很順利,幼兒積極要求做卷炮仗和點炮仗的帶頭人,大家又反復進行了游戲。
三、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突破了計劃中我們預測的困難,在理解螺旋線特征的基礎上,幼兒能夠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動作表現。
如果說傳統的單一的體育活動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悅的話,那么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卻是讓幼兒的愉悅帶有一定的理性指導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戲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學活動中對螺旋線的探索,才使得藝術活動中的卷炮仗游戲玩得更加豐富精彩。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圍繞螺旋線這個線索,在探究中游戲,在游戲中探究,凸顯出科學與藝術、感性與理性結合的魅力。
活動點評
領域間的綜合是一個世界性教育難題,要想達到解剖學、遺傳學、血液學融合成“生物學”這樣一種學科間的綜合境界,這是科學家而不是教育工作者能完成的。教育工作者能做到的是盡可能回避領域間內容的表面拼湊,達到領域間的某種有機聯系。這種有機聯系具有以下特征:①不以犧牲領域本身的深度為代價;②不僅既是教育活動內容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認識發展的需要;③既能激發幼兒興趣.又能提升教學效果。雖然領域間的綜合方式有很多,但是只要綜合是合理的、有機的.就一定會顯現出這些特征。大班綜合活動卷炮仗無論是科學認識還是音樂動作表現,都是在領域自身的認識規范內展開,執教教師充分意識到了科學認識與藝術認識的不同特點。先認識螺旋線的原理再進行“卷炮仗”動作表現,這種讓科學與藝術的對話并非是教師的刻意安排,正如“活動背景”部分介紹的是從以往的體育活動經驗中發現幼兒有理解螺旋線特征的需要。應該說,這個案例基本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綜合的有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