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杠杆什么软件好用-a股今日消息-【东方资本】,金太阳证券账户查询,股票配资哪儿好,我想炒股 去哪开户

    
1 2 3 4 5

【芥末晚報】從行業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來看教育

【騰訊正從三個層面推進QQ群在線教育】

 

近日,騰訊在QQ群中加入群支付功能,這意味著騰訊基于QQ群的在線教育項目已經走到計劃第二步,只等課程推薦頁面上線后,騰訊基于QQ群的在線教育將達成完整閉環。QQ群用戶巨大,且天然區隔在線教育和非在線教育用戶,是在線教育最佳流量池之一。那么,騰訊到底要如何推進在線教育呢?一共有三個層面:

 

一、在線教育是QQ群視頻化試驗項目。騰訊的在線教育目前是由社交網絡事業群(SNG)一肩挑,項目由QQ音視頻項目組負責。SNG認為視頻通話是下代通訊軟件必然發展趨勢,因此著力推進QQ群視頻化。但問題是,QQ群視頻最容易聯想到的秀場、游戲語音模式,已經被YY、9158等一眾產品占據。因此騰訊決定從兩個新興領域入手,一是在線教育,二是在線會議。因此,可以認為QQ群在線教育是其音視頻化具體落地的產物。有趣的是,QQ群在線教育的重頭戲其實并不在PC端上,而在手機QQ上,騰訊SNG希望通過視頻通話反超微信,這才是SNG的大戰略。至于在線教育,更像是大戰略中的一個小項目。
二、在線教育還是QQ群商業化實驗項目。最近,傳了很久的QQ群支付也終于上線了,雖然最終成品看上去簡陋,但QQ群主對QQ群成員收費是可以實現了。這個群支付最先試用場景也是在線教育,在其背景中,也以在線教育進行示范:老師通過設置QQ群支付要學生繳費,繳費學生留在QQ群中上課,非繳費用戶無權限授課,倒是很容易理解的支付手段。而與QQ群視頻一樣,QQ群支付其實也是SNG關于QQ群商業化戰略一部分,只不過同樣因為找不到具體落地手段,所以拿在線教育做實驗。
三、最后則是課程推薦平臺。一般來講,一個基于授課工具的在線教育平臺由三部分組成:授課工具(QQ群)、支付工具(QQ群支付)和課程交易平臺。雖然QQ群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課程交易平臺,但騰訊仍需要在線教育課程推薦平臺,以幫助用戶找到對應在授課的QQ群。騰訊內部人士透露,這個工作,騰訊SNG下面也有團隊專門在負責,而一旦課程推薦平臺上線,騰訊整個在線教育完成閉環就可以達成,屆時相關市場推廣工作也將展開。
【一個機器人與一個孩子的多種可能性“玩中學”的樂高教育】

 

機器人變形帶來教育創新。有著81年歷史的樂高集團旗下的樂高教育認為教育就是要為兒童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鼓勵創造和發現,在于給兒童創設學習的情境,幫助兒童在與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樂高教育建立了“4C”顧問式的教育解決方案,即:聯系(connect)、建構(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和延續(continue),并通過樂高教育機器人實踐這一教育理論。1998年,樂高推出第一款機器人,將傳統的拼裝玩具結合計算機程序,這讓年輕玩家打造出自己的機器人成為可能。從第二代機器人NXT開始,由國家儀器公司提供LabVIEW開發平臺技術,采用基于圖標的編程方式,最大程度簡化編程過程,讓孩子的精力用來搭建機器人,創造他們想象的模型。于2013年上市的機器人第三代產品EV3,則是征詢全球近800名教師以及眾多教育專家和玩家的意見,相比于NXT,EV3硬件又有了進一步提升,軟件則針對課堂教學電子化需求增加了電子教案等新內容,并包含18周通用技術課程內容。樂高教育機器人的幾經變形,也推動著教育從老師講授這一單一的模式,向著多樣化、創新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機器人課程可以集數學、物理、化學等多種學科知識于一體。在動手中體會其中的原理,體驗創造的樂趣,通過機器人課程,學生擺脫了束縛,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通過 “玩”, EV3架筑起了孩子通往素質教育的道路。(來源:正北方網)
【《最強大腦》中國少年痛哭 壓力引發教育觀熱議】

 

《最強大腦》國際挑戰賽中國隊首戰告捷,以3:1完勝意大利隊。在比賽中,李云龍一度哭得癱在座位上站不起來,認誰勸都沒用?!拔覕[錯了,可是我記對了呀!”哭泣的李云龍一遍遍重復這句話,患得患失心之重令人匪夷所思。同樣是12歲,意大利小男孩安德烈在比賽中一直表現得很從容淡定。當李云龍失聲痛哭的時候,安德烈也隨之落淚。當最后結果顯示李云龍并沒有擺錯時,安德烈送上了大大的擁抱,他說:“我剛才很擔心李云龍,他看起來很難過,我想要去擁抱他。”兩位少年誰輸誰贏已不重要,節目播出后很多觀眾開始反思兩個孩子的巨大反差。李云龍的脆弱讓人擔憂,不少網友將批評的矛頭還指向了他的父親李勇。很多人認為,李勇高壓式的教育方式是把雙刃劍,它成就了李云龍的天才,但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童年人應該有的快樂。而安德烈接受采訪時,被問及人生中有意義的經歷是什么,意大利少年的回答是“這個夏天和爸爸和堂兄們在卡拉布里亞的海灘上生篝火,在漫天繁星下睡覺。為了看黎明整晚都呆在海上?!焙芏嘀袊改鸽m然表示這個答案有點不可思議,但仍反思道:《最強大腦》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是一味的求勝欲和只能贏不能輸的心態,而是去接受挫折原諒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失敗是人生的常態。(來源:北京晨報)
【在線教育新舊兩種模式的碰撞】
前幾天YY宣布進軍教育,花大價錢買下個好域名,上線后效果不錯,引來了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微博上的一番議論。大致意思是YY的在線教育模式自己20年前就用過,開辦免費講座然后收付費學生等等。
新東方起來的那個年代,民辦教育是不被承認的,偷偷摸摸辦最后獲得成功,很是艱難。俞敏洪說的沒錯,從免費到收費,新東方過去所做的事情比較超前,YY現在所做的不一定有多新,模式同20年前差不多。但有個情況人們忽略了,除了模式之外,其他全都發生變化了,包括人們對民間教育的接受度,購買力,網絡環境,線上教育實現路徑等等,這些同以前都不一樣。

在新條件下別人能把這個事情做成,本身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能因為別人所做的事情里有你曾經用過的方法,就對其加以否定。方法論這個東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去翻翻古書的話,現代的成功故事,一定能從過去找到影子。但這些,并不重要。
俞敏洪的言外之意是,新東方有人有資源,有線下也有線上,做這個事情比YY更具條件。這意思沒什么錯,符合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大趨勢,我始終認為未來在互聯網上稱雄的一定是過去的那批傳統企業,只要他們把自己的傳統資源運用得當,一定可以成功突圍,成為橫跨兩線的勝者。不過,傳統企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取舍,如何平衡傳統業務和新業務之間的關系非常關鍵。俗話說位置決定立場,他們的位置注定了在互聯網化的博弈中,仍會暫時處于下風。
過去10年,新東方無疑是最有資格開展線上教育業務的,新東方也做了自己的線上業務,但進展不大?;ㄥX買流量,太貴,搞社區化,秩序亂七八糟。處在新東方那個位置,摸索到最后,難免會把線上作為線下業務的窗口和分銷渠道,這是實際情況引發的實際需求所導致的,并非什么戰略高明不高明的問題。更明確一點說,雖然新東方總在說自己是科技企業,工程師5000人,但其源自傳統的基因導致了他們在線上教育領域的開拓乏善可陳,缺乏創新。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如果新東方線下一套六級英語考試課程賣6000,你讓他把課程放到網上給同學們免費看,舍得么?YY這種純互聯網企業,一定會舍得,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多的包袱,能低成本獲得這些資源,為何不能投放出去吸引用戶,培養用戶習慣,這總比到處去投廣告買流量要劃算多了。當無產者變為有產者之后,包袱就多了,做事左顧右盼,自然很難做好。
YY的100教育做得好的,恰恰是新東方沒做好的事情。這個網站打出免費旗號,開放課程給學習者,以聚集人氣,培養用戶習慣。而新東方也在隨后免費了,但提供的課程都不是主力課程,因為還是要顧及線下收入的。
我認為,這兩種模式之間的差異,會構成在線教育競爭中的一個黑洞,在用戶的追捧下,資源會向一方傾斜,對另一方構成強大壓力。要知道,線上教育如今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用戶,你得讓用戶習慣你,依賴你,才能談賺錢的事情。對免費線上分流收費線下這件事,新東方們是恐懼且視之為洪水猛獸的,但其實遠沒有那么夸張。
線下教育的生源正在流失到線上,如今還算慢的,等到有一天加速了,也許教室里就不剩幾個人了,那時候就別談什么模式的問題了,直接痛哭吧。盛大和360之前都是從收費高調轉向免費,造就了兩個比之前更大的企業,使之得以延續下去。新東方作為傳統教育巨頭,在這方面不有所動作,是很危險的。
按俞敏洪的說法,100教育的模式,在實現路徑上應該是這樣的,免費網上辦班,然后招收其中愿意付費的學生去線下或直接在線上收費授課。但按這個思路走,一定是錯?;蛟S100教育根本沒想這么做,而是要開發他們擅長的增值收入模式?;ヂ摼W增值收費路數甚多,只要有人就能有錢。你線下一個托福強化班收50個學生,線上免費后一報名就是1.5萬,用不著按課程收錢了,光這些用戶群聚在一起的效應,就已足夠開發多種商業模式了。
新東方不如高調宣布線上教育全部免費,這會為其獲得極其高的關注度,并對線上生源形成一種強烈的正吸引力。先把人攬住再說,人都跑了什么都做不成了。當然,線上全部課程免費對新東方線下業務有多大影響,這還是需要評估的。50個收費用戶轉變為1.5萬的免費用戶,在互聯網人看來劃算極了,在有包袱的傳統教育人看來,可能只會是心痛。
傳統民辦教育整個大環境這幾年正在往下走,市場難做,硬生生去維持原來的模式也是很吃力的。在一個與時代不那么同步,顯得陳舊的模式下,一些資源和人員都會流失,包括生源、包括教師。當這個趨勢開始時,就已無法挽回了,能做的只有去順應這個形勢,而非總盼著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允許你這么做。
傳統企業家在看待新興業務時,眼睛不能只盯著別人做的事情里哪些是你曾經做過的,而是要多看看哪些是你沒做過的,應該學習的。正確的做法是,先肯定人家做的事情里有哪些是創新的,哪些是需要自己虛心學習的,然后再吹吹牛說你的那部分其實以前我也做過。但事實上,最好還是別吹牛,沒太大必要。(來源:DoNews)

 

(文章來源: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