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杠杆什么软件好用-a股今日消息-【东方资本】,金太阳证券账户查询,股票配资哪儿好,我想炒股 去哪开户

    
1 2 3 4 5

幼兒教師如何參加觀摩活動


 

幼兒教師對于外出觀摩一向抱有很高的熱情。許多園長、老師正是通過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借鑒其他幼兒園的好經驗,促進了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技能的提高。不過,有些觀摩活動,也存在著“盲目照搬”甚至“走過場”的現象。如何提高觀摩活動的實效性,使這種寶貴的學習機會變得更有價值?我們西城區骨干教師專題教研組的成員進行了實踐與研討。我們認為,參加觀摩活動,不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獲取更多的信息,而且要激活自己的大腦細胞,使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  
讓問題成為觀摩的前奏  
為了提高觀摩的效果,觀摩前的心理準備非常重要。為此,我們應該對準備去參觀的幼兒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結合自己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制定本次參觀的重點。有時,還需要學習一些相關的理論。有“問題”做前奏,觀摩效果會大大提高。  
李新:了解觀摩對象,才能知其長處,學其精髓。作為園長,每次參觀前我都要從側面了解一下這個幼兒園的辦園方針、辦國特色,從中找到我們感興趣的問題。一次,我了解到即將參觀的是一所中日友好幼兒園,這個國的老師在生活中抓住時機生成教育的能力很強。他們的優勢正是我園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于是,我將這個問題作為觀摩的重點,參觀后覺得特別有收獲。  
董靜:我有11年沒帶小班了。一次到一個小班參觀前,我特地查閱了心理學理論書籍中有關3~4歲幼兒年齡特點的論述,并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作為觀摩的重點。由于準備比較充分,這次觀摩不僅使我得到了一次理論聯系實際學習《學前心理學》的好機會,而且對我們如何開展“大帶小”活動也很有幫助。  
做個聰明的旁觀者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帶班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難有跳出來思考的時間。觀摩卻給了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了解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了解自己的機會。要使這一機會變得更有價值,就必須做個聰明的旁觀者。  
擴大自己的視野  
過去,教師觀摩總對班上那節教育活動情有獨鐘。后來,對墻飾和活動區材料也有了興趣……我們認為:觀摩活動中關注什么,反映了觀摩者的教育觀念。  
一個聰明的旁觀者,應該把觀摩過程當做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幼兒園工作實踐進行整合學習的過程。觀摩既有重點,又要全面。為此,我們必須走出舊觀念的小圈子,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不但要關注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更要關注它的精神環境;不但要關注教師,更要關注幼兒;不但要關注教師精心準備的那節教育活動,更要關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不但要關注當天的活動情況,更要關注活動的生成過程及它所體現的教育思想。  
康克輝:我觀摩過一個大班的制作活動,感到很有收獲。首先,觀摩前從教師的計劃中我了解到,這個班的小朋友最近帶來許多廢舊礦泉水瓶子,經過討論,大家決定把它們制作成班上最需要的東西。教師將這一活動的目標定為:引導幼兒預想和計劃自己的活動,根據需要選擇材料和向同伴學習。教師這樣做,使活動的產生來源于孩子們的意愿,活動的目標也比較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  
第二,活動前小朋友先向老師或伙伴談自己的制作計劃,如做什么,用什么做,做出的東西怎樣為班上服務等等。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培養了他們的有意想象和預測結果的能力。第三,整個活動過程給了孩子們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僅工具、材料完全由幼兒自由選擇,而且教師從不打擾孩子的活動。教師的做法使小朋友們有了更多的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及向同伴學習的機會。在活動中,我看到了幼兒的探究熱情和創造精神,看到了孩子們富有個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伙伴們的真誠合作,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  
李娟:一個班美工區活動時,我看見兩名幼兒在津津有味地吃紙,便把這事告訴了帶班老師。見到老師,兩個孩子立刻把紙吐了出來。我當時以為,老師一定會批評這兩個孩子的。可這位老師卻和藹地問他們為什么要吃紙。這件“小事”對我觸動很大。我想:教師遇到問題先做調查,給幼兒申訴的機會,這本身就反映了她對兒童的尊重。這個班的精神環境很好,值得我學習。  
記下思想的火花  
一些老師觀摩時的記錄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好像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全都記下來。有的只顧記錄,卻沒有時間進行及時的思考。因此,觀摩時記什么,怎么記,也是一個聰明的旁觀者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的意見是──先想后記。  
邊記邊想,記要點,記感受。這種記錄方式能促進我們思考,使觀摩變得更有意義。因為思想的火花稍縱即逝,若不及時記下,很難補救。  
胡志平:觀摩時最好不要記“流水賬”。我的辦法是:先思考,再分類記錄。環境創設和一日生活中富有創意的材料或活動記一類;教師或幼兒有意思的語言或行為記一類;自己透過現象看到的對問題深層次的理解,以及由此產生的聯想或提出的新問題記一類。  
在一次觀摩中班區域活動時,我看到大多數小朋友都在和教師一起做“沙拉”。西瓜、菠蘿、香蕉擺了一桌,大家又做又吃,好不熱鬧。可就在活動室的另一個角落里,兩名幼兒正在專心致志地下棋。我問他們為什么不去做“沙拉”,他們說:“我們不想做!”孩子們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么這個班的小朋友對自己選擇的事情如此專注,如此不受外界干擾?與他們相比,自己班的幼兒就顯得遜色了。我立即想到:這可能與自己平時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少有關。于是我把事情與感受一起記下來。回園后根據記錄進行反思,進一步理解了“尊重幼兒意愿”的價值,并決定改變以往的做法,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盡量給幼兒提供選擇的機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斷轉換角色  
觀摩活動中不斷轉換角色,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使頭腦的信息加工能有更多的“產品”。在這里,我們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既是老師,又是幼兒,甚至是家長。有時,我們還需要改變“旁觀者”的身份,參與到孩子們的活動中去,在與幼兒的互動中了解更真實的情況。  
郭亞欣:觀摩時我常想,如果我是這位老師,會怎樣做呢?一次,我看到幾名幼兒為一個新奇的玩具發生了爭執。教師為了不影響下一個活動的開始,便只讓一個小朋友玩了一下就把玩具收起來了。我當時想:如果我面臨這種情況,就應該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生成一個活動。先請小朋友們一起觀察一下新玩具的特征,再請每個孩子輪流玩一會兒,還要和他們一起商量如何制作出更多的這類玩具……可又一想,有人來觀摩,老師就是容易緊張,不由自主地就總想按“計劃”走。我自己不也經常如此嗎?于是我告訴自己,今后再遇到類似情況,千萬別著急。總把孩子的興趣。需要作為“第一關注點”,就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董靜:我常利用現摩的機會傾聽幼兒,甚至把自己當作這個班的小朋友。一次,一個孩子用手中的小汽車撞積木區里的路燈。看到鐵絲做的燈柱被撞得左右搖擺,他興奮地說:“看我的汽車特別有勁兒!”我立即想到,作為教師,很容易將幼兒這種行為指責成“不愛惜玩具”。其實,他的舉動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力量,而絕非破壞和搗亂。看著他充滿自信的表情,我想,如果我是這個孩子,我這時最需要的是老師的理解和引導。這件事對我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很有幫助。  
在模仿中創新  
許多老師觀摩后喜歡模仿別人的做法。的確,模仿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使我們迅速借鑒他人的經驗,還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但模仿不等于照搬。  
因為照搬意味著忽視本園的實際情況,忽視本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興趣需要,既不值得提倡,也很難成功。我們更倡導模仿與創新相結合的學習,即在遷移別人的好經驗時加入自己理性的思考和發散性的思維。這樣,我們的思路才能在橫向與縱向兩個方面深入和擴展,我們的工作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金鑫:一次,看到教師為幼兒練習使用小勺,提供了軟塑料做的彩色小方塊。我馬上想到:同樣的活動,自己班提供的是硬塑料的小珠子。幼兒年齡小,經常會將珠子灑落一地。小朋友忙著揀珠子,影響了用勺的積極性。軟塑料小方塊比較適合新入園的小班幼兒,這個經驗值得學習。參觀回來,我又做了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既改變原來材料的質地,又將環境創設的過程變為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呢?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將廢報紙揉成小球,又請他們按自己的意愿涂上各種顏色,再放到活動區中。這樣做的結果是:報紙球不會到處亂滾,適合小班幼兒;小朋友通過親自動手制作,既感知了顏色和材料的特性,又鍛煉了小肌肉;“小球”中融入孩子們的意愿和勞動,他們的游戲興趣空前高漲。  
在研討與實踐中前進  
觀摩后的研討是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好機會。它有利于我們把新的教育觀念與幼兒園實踐相結合,并物化成自己適宜的教育行為。及時到工作中去實踐,又能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使觀念與行為之間不斷轉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推動工作的前進。這樣,一次觀摩,可能數日甚至數年受益。  
關九蘭:我認為觀摩后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研討很重要,它既可以鍛煉教師思考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日常工作的改進。因此,有時即使是一個人出去參觀,回來后我也要把自己的見聞轉達給園內其他老師,然后大家再就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我還認為:研討應該重在對問題的研究,而不是對人的評價。那種做好一次活動就“一鳴驚人”,否則便“一蹶不振”的現象是不正常的,無益于教師的健康成長。  
謝鷗:一次去外地幼兒園參觀,我發現他們開展角色游戲時,盡管游戲材料并不十分豐富,但孩子們的表現卻很出色。小朋友主動為自己創造游戲環境,玩得非常盡興;向客人介紹他們的“小博物館”,說得頭頭是道。這個事實引起了我園老師的思考:為什么我們的游戲材料比他們豐富,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卻不如他們?經過觀摩后的反復研討及回園后的實踐,我們找到了影響幼兒游戲過程的許多因素和引導幼兒成為游戲主人的一些方法。這次參觀至今對我們的教育工作都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