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論教師的性格特征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
2012-12-18 10:30
初論教師的性格特征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
〔摘要〕
教師的性格特征是教師內心所具有的對教育教學和未來世界的內在認識,是教師教學意義的源泉、動機的基礎和行動的依據。對幼兒教育而言,教師的性格特征不僅決定教師的教育事業、教育教學行為的可能性與特征、師幼交往的深度和方式、教師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教師的情緒狀態,還提供了研究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行為的新視角。
性格特征是個性心理特征的因素之一,是個人具有的和經常表現出來的特征性的行為模式。人的言談、舉止常受到其個性特征的影響。一名教師,有什么樣的個性,就有什么樣的談吐和外在行為表現。幼兒在學習中創造力表現的如何,與教師的個性特征有極大地關系。
(一)偉大的童真孕育著創造力的萌芽,關注童真的創造性,這是教師搞好工作的基本動力。
具有良好個性傾向的教師,對工作充滿熱情,對孩子充滿愛心,那么她就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和付出必要的努力來認真對待童真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多方面啟發、引導。在教育活動中,我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和創造性的萌芽,常溫和的對待他們,對幼兒的不愿參與做出反應,努力調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參與都創造思維的行列中來。同事,牽引幼兒向創造性方面靠攏,力求思想上的初步創造性發展。
(二)不同的性格特征對幼兒創造力的不同影響。
教師的性格集中體現出教師對于現實、集體、他人和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是直接影響教學、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態度溫和、平易近人的教師,幼兒喜歡接近、親近,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得教師能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選擇適合幼兒興趣、需要的內容,促進創造力的萌芽、發展。而性格冷淡的教師,幼兒只能進而遠之,這樣的教師很難令幼兒對學習產生積極性、主動性,更談不上創造性,也就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思維和創造力。
從另一個角度講,勤奮和懶惰兩種不同的性格特征對幼兒創造性也有很大的影響。勤奮的教師,即使能力不強,也能通過自己的勤奮來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加強于幼兒的互動與交流,積極啟發幼兒思維,有利于促進幼兒創造性的發揮。而懶惰的教師則相反,即使能能力再高,猶豫懶惰水平很難發揮,因而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創造性更是遙不可及。
(三)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師,對幼兒創造性行為會有不同的反應。
有積極個性的教師,能認同和包容孩子在活動的不同坐姿、小動作、同伴間的耳語等行為,會對孩子的行為有正面的感受。幼兒的創造性行為也往往是在不遵守一定“規則”的行為下產生的,有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師,會尊重幼兒這種創造性和靈活性,對幼兒的行為作出合適的反應:而性格粗暴的教師,往往會把這些視為不守“規矩”或“違背要求”,對幼兒的創造性橫加干涉、盲目否定。〔1〕在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中,沒有鼓勵幼兒繼續創造的教育觀念和先進的思想,就會將幼兒的創造性扼殺在萌芽狀態。這種性格特征的教師就不會培養出有新時代意義的創造型人才。
(四)教師創設的自主開放的環境是幼兒創造力得以體現的重要條件。
1、良好的物質環境是幼兒創造力得以體現的外部條件。
教師在各種活動中不是界定幼兒的行為、行動,而是給幼兒相對自由的活動環境,讓他們有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給幼兒的創造性有得以發揮的余地。教師不以長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平等者的角色介入。這樣,才會更有利于創造力的發展。
兒童創造力得到最真實、最自然的體現是在游戲活動中。在游戲中,幼兒的活動完全是資源的,非強制性的,他們有自由而開放的外部環境,這是,教師若能加以正確的引導和以和藹的姿態參與到游戲中,就會讓幼兒不受約束,開闊思路、自主活動。
2、寬松的心理環境是幼兒創造力得以體現的重要先決條件。
試想,教師總是嚴厲的要求幼兒按自己的想象、醫院來完成某項活動,不給幼兒寬松的心理空間,何談創造性。簡言之,不過是“模仿機”而已。所以,寬松的心理環境是教師良好性格特征的體現,也是積極地性格特征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幫助。
如在藝術活動中,教師給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自由開放的思想空間,充分尊重個性并允許自由表現,這樣,幼兒的創造力才能得以發揮,他們才會有創造性的藝術表現。
〔2〕兒童不論在哪種活動中表現出創造力,都離不開開放的外部環境、不受限制的思想,即教師積極地性格特征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挖掘出埋藏在人腦中的金礦——創造力。
(五)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師,主體性、創造性也會有所不同。
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師,能通過她的一言一行,通過她創造性的運用教學方式來影響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主體性、創造性的教師會培養出有主體性、創造性的幼兒。而不具備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師,即便有很大創造性,只因為缺乏了主體性,只把自己看成知識的傳遞者、教學任務的執行者,那么,幼兒必然成為知識的接受者,從而喪失了創造性。所以,教師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平等對待幼兒,尊重幼兒,愛護幼兒,創設一種有利于發揮幼兒創造性的、民主、和諧的氛圍。
所以,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3〕教師的人格是完成教育的基礎,在教學與教養的過程中涉及到兒童的整個人格,而教師自己也是以整個人格來與兒童接觸的。因此,對教師來說,觀念更新、知識豐富固然中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人格抗衡。只有教師人格完美,才能勝任塑造幼兒創造性的責任。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自覺完善自己的個性,通過主管努力及其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始終朝著健康、理想的教師個性特征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雪。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0,(5)
〔2〕張梅。課堂教學中幼兒話語權的失落與回歸。學前教育研究,2008,(7)
〔3〕劉云艷,葉麗。教師緘默知識顯性化策略探討。學前教育研究,2007(2

- 小班主題:美麗的焰火

- 蘭大一院愛心服務志愿者參加關注自閉癥兒童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