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升小家長面臨的17任務
2011-11-10 11:09:18 作者:qgy 來源:贛州尋烏縣幼兒園 [我要提問] 我要評論 [推薦] [收藏]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讀個好學校,紛紛卷入幼升小擇校的浪潮中,卻忽視了最起碼的幼升小準備——適應小學生活的準備。為了能讓孩子能快速適應小學生活,家長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孩子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讓孩子順利上小學。
一、認識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了解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主要差異,為孩子入學做好準備。
1、了解大班幼兒和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差異: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小學一年級,身體、語言、認知、情感以及社會性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身高長得很快,體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說會道,聰明點子更多,對人更有禮貌,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2、理解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差異:幼兒園教育不論是目標、內容、形式,還是環境、師生關系、考評,都與小學教育有所不同。幼兒園教育是寓教于日常活動之中的,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每個班級都有保育員和教養員,負責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而小學教育則不然,有嚴格的作息制度和課堂紀律,許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應對,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務不是游戲而是學習,學期結束時還要參加各種考試。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較大差異,需要家長為孩子鋪路架橋,做好銜接工作。
二、積極參加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
幼兒園的保教人員都是受過專門培訓的,具有豐富的兒童教育知識和技能,所組織的各種活動都是極有價值的,因此要擠出時間去參與。
3、按時參加幼兒園的家長活動:幼兒園和班級都會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庭教育咨詢、家園小報、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聯系冊,向家長介紹有關孩子進入小學的一些準備工作,家長應該及時參加,認真旁聽、觀看、閱讀,并利用這些機會,向專家、園長、教師請教有關孩子入學的具體問題。
4、主動參加幼兒園的參觀活動:大班下學期時,幼兒園、班級都會組織孩子參觀附近的小學,還會邀請家長一同前往。家長應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前往參加,以深入了解小學的校園設施、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為自己在家里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創造條件。愉快參加幼兒園的兒童活動。大班下學期快要結束時,幼兒園、班級都會為孩子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這對孩子來講十分重要,勝過逢年過節。屆時,教師也會邀請家長參與,家長應該抽出時間來觀看孩子的活動,最好還能和孩子一起活動,幫助孩子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孩子學會感謝老師的關心和教導,感謝小朋友的友愛和合作,從而為孩子轉向小學的新生活做好心理準備。
三、尋找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各種契機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教育孩子的機會,家長要善于發現并把握生活中的教育,為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做好各種準備。
1、培養孩子迫切的入學心情
5、鼓勵孩子,讓孩子期盼上小學:為了使孩子期盼著早點上小學,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從正面鼓勵孩子。比如,對孩子說:“喲,你的褲子又短了,人又長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腳又長大了,你真的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恭喜你”、“我發現你現在變得很能干了,真像個小學生,祝賀你”。千萬不要從反面去刺激孩子,比如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上小學了,就會有老師整治你。”這樣會使孩子害怕上小學,不愿意上小學。
6、利用日常生活物品,適時地教孩子:比如,在家里的掛歷或臺歷上,標出孩子上學的日期,如9月1日,每天和孩子一起進行倒計時,算一算離上小學還有多少天,既可以豐富孩子的數學知識,又能激發孩子入學的心情。
7、實地考察小學: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附近小學的門口去看看小學生上學、放學的情景,教孩子認讀小學的校名、門牌號,認識小學附近的建筑物、公交車站,以發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增強孩子對小學的感性認識。
8、陪孩子玩小學生的游戲:家長還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小學生上學”的游戲,先由爸爸、媽媽來扮演“老師”和“學生”,用“老師好”、“同學們好”、“起立”、“請坐下”等語言進行對話表演,然后由孩子來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使孩子知道怎樣才能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
9、和孩子講自己的小學故事:讓孩子看看自己上小學的照片,使用過的書本、文具和書包等,使孩子覺得:我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高高興興地上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