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幼兒區域角,時常看到幼兒因為玩游戲而爭吵,甚至拒絕同伴玩,這時,我們不妨靜靜地看下幼兒接下來的表現,也許您等上一小會兒,幼兒間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讓我們來看看“等一等,看一看”的案例吧!
一、案例
娃娃家游戲又開始了,“開心家”、“琪琪家”里的爸爸媽媽們忙得熱火朝天,一會兒給娃娃換褲子,一會兒又到廚房里燒這燒那。可“舟舟爸爸”——AA和“佳佳爸爸”——BB卻坐在娃娃家門口,兩人互相把手伸長,一副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的架勢擺好。其他要進“小區”的人全都被他倆攔在外面。我原先以為他倆在搶玩具,想上前去阻止,可“等一等,看一看”的念頭在我腦中一閃,于是我仔細站他們一旁傾聽,只聽BB攔住一位“媽媽”說說:“你是誰?你到這里來干什么?”“媽媽”說:“我是琪琪媽媽,買菜回來了。”BB一聽,馬上邊把攔著的手放下邊說:“好吧,你進去吧。”這時又來了一位“媽媽”,AA馬上搶先上前攔住“媽媽”問:“你是誰?”“媽媽”說:“我來‘琪琪家’做客的。”只見BB橫沖直撞的攔住AA說:“我是看門的,我來問。”AA也不示弱:“我也是的。”兩人擠來擠去,做客的“媽媽”乘勢溜了進去。BB只得重新攔住“媽媽”,再讓“媽媽”回答他的話。這下我才明白,他倆正爭著做小區里的“保安”呢!
二、分析
實話說,小班幼兒的模仿力最強,特別是“警察”這個角色幼兒最喜歡。在游戲時,幼兒常常會拿起搭建的槍朝著“壞蛋”“砰砰砰”的直打。可這也同時告訴我們,小班孩子的思維特單純,他們也只能理解警察就是靠“槍”來捉住“壞蛋”的。像今天孩子爭搶著當“保安”一樣,他們的思維定勢就是,門衛上只有一個保安(幼兒園門衛上也只有一個保安),而且認為保安的工作就是在門衛上“詢問”要進幼兒園的人的,得到保安的同意才能入園,并且我先來的就該我當。在這種思維的沖擊下,孩子們的矛盾也就開始了。
另外,我覺得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在小區里,保安其實有兩個(當然有的小區可能會更多),一個值夜班,一個值日班。孩子們在進出小區門衛的時候,總是只看見一個穿制服的保安坐在門衛或站在門口。
三、指導策略
在這種復雜的條件下,我認為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是根本,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關鍵。以下為您介紹3種小方法,供您參考。
1、集體討論策略:
小班孩子小,各個在家是小皇帝,依賴性較強,不利于孩子積極思維的發展,因此解決事情的能力也差。所以,我們老師要抓住某個問題的關鍵與精髓,并以此為點,與孩子一起來討論、分析。從而讓孩子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綜合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游戲評價時,我就以“小區保安”這個話題讓幼兒討論,首先討論保安的工作主要是干些什么事?讓幼兒了解粗淺的知識。其次討論保安的人員配備,讓幼兒了解門衛不能脫人的利害關系。最后幼兒討論保安的作息時間,讓幼兒產生對保安叔叔的尊敬。
2、參觀小區,豐富經驗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雖然在講評時進行了討論活動,但在實際游戲中,孩子還是不會模仿。因此,參觀小區——保安叔叔環節還是不能少,這樣既能讓幼兒對自己所尊敬的人有零距離的接觸,增進情感;而且能促進孩子模仿保安的能力。
3、規則意識培養
孩子在對保安有了大概的概念之后,規則也是也就應該相應的培養起來。如:保安輪流值班、保安幫助小區澆花草、保安檢查小區安全……孩子們也就不會為爭搶做保安而大動干戈了。
聲明:學前谷-中國嬰幼兒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文章來源: http://www.baby-edu.com/